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研究
【6h】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一般分析

2.1 低碳经济

2.1.1 低碳经济的提出

2.1.2 低碳经济的内涵

2.2 碳金融

2.2.1 碳金融的兴起

2.2.2 碳金融及碳金融体系

2.2.3 碳金融相关理论

2.3 碳金融的国际公约

2.3.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3.2 《京都议定书》

2.4 小结

第3章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实分析

3.1 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历程

3.1.1 引入阶段

3.1.2 发展阶段

3.2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实描述

3.2.1 碳排放市场

3.2.2 我国主要的碳交易所

3.2.3 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

3.2.4 碳金融政策方面

3.3 我国碳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碳交易价格低

3.3.2 尚未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平台

3.3.3 尚未健全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

3.3.4 碳金融产品缺乏创新

3.3.5 碳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强

3.4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4.1 碳金融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柱

3.4.2 碳金融是中国融入国际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经济规模与碳金融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4.1.1 变量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2 实证过程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回归分析

4.3 实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推动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建议

5.1 掌握碳交易的定价权

5.2 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平台

5.3 建全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

5.4 创新碳金融产品

5.5 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5.6 融入国际竞争增加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5.7 小结

结论及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迅速上升,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也逐年上升,导致气候恶化,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把粗放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使用新技术和机制的增长方式,走一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道路。我国对碳金融的认识尚处于理论阶段,碳金融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交易平台、交易制度、补偿机制和创新碳金融相关产品,导致我国实现金融业的可持续以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就迫切需要我国加快碳金融的发展,争取全球碳金融市场的话语权,进而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理论与实践互证、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参考相关文献和网站资料的前提下: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低碳经济、碳金融和碳金融体系,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结合我国实际描述了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历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从而发现我国碳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定价、交易、机构、产品和政策方面,具体表现在碳交易价格低、尚未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平台、尚未健全碳金融服务体系、碳金融产品缺乏创新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强等方面;再次,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我国经济规模与碳金融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样本指标是人均GDP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回归结果发现人均GDP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均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二者存在协整关系,且人均GDP对人均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人均CO2排放量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增长,因此,我国经济规模和碳金融也呈现出递增关系。我国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任务,2013年我国CO2排放量的增加量已有明显下降;最后,提出的创新性建议是掌握碳交易的定价权,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平台,健全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创新碳金融产品,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融入国际竞争增加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著录项

  • 作者

    白璐;

  •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苑改霞;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低碳; 经济背景; 金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