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自由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研究
【6h】

经济自由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图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经济自由与经济发展的概念

2.2 经济自由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2.3 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2.4 经济自由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综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由市场与计划经济

3.1 市场经济与自由选择

3.2 计划经济与政府失灵

3.3 经济转轨与制度变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发展的演化逻辑

4.1 经济自由解释经济发展

4.1.1 物质资本的市场化自由配置

4.1.2 人力资本的市场化自由选择

4.1.3 人力资本的市场化自由流动

4.2 经济自由与产权制度

4.2.1 科斯定理给出的重要启示

4.2.1 经济自由与物质资本产权

4.2.3 经济自由与人力资本产权

4.3 产权明晰与民主法治

4.3.1 市场经济与服务型政府

4.3.2 民主法治保障物权与人权

4.3.3 民主法治维护公平的市场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衡量指标与相关模型检验

5.1 经济发展与经济自由的衡量指标

5.1.1 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

5.1.2 经济自由的衡量指标

5.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各国经济发展指数

5.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理论依据

5.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估值

5.3 经济发展与经济自由指数的皮尔森相关系数检验

5.3.1 皮尔森相关系数建立的理论依据

5.3.2 皮尔森相关系数的建立与结论

5.4 模型结论的理论解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自由的实证分析

6.1 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基本解释:经济自由

6.1.1 1978—1983期间计划经济下的初始变革:放权试点

6.1.2 1984—1993期间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发展市场

6.1.3 1994—2001期间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自由扩展

6.1.4 2002—2007期间从国内主导到外部冲击:加入WTO

6.1.5 2008—迄今期间 计划依赖下的制度徘徊:制度滞后

6.2 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计划依赖

6.2.1 1949—1978:高度集权、全部计划

6.2.2 1978—1993:局部开放,计划核心

6.2.3 1994—至今:经济基础改革深化,上层建筑改革滞后

6.3 提升中国经济自由的对策分析:制度变迁

6.3.1 加速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界定

6.3.2 消除国有经济垄断堡垒:实现国退民进

6.3.3 强化自由市场竞争机制:从基础到决定

6.3.4 促进顶层设计领域变迁:政府职能转变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发展趋势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发展趋势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主体自由是人类始终不渝的追求,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持续不断地争取主体自由的解放史。主体自由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手段,社会经济发展与主体自由度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优越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究其实质而言,就在于市场经济提供了自由选择、自由市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等富有活力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全球化浪潮的一个主要内容和根本特征,就是席卷全球的市场经济浪潮,自由选择、自由市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由此而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普遍共识,这也是“华盛顿共识”的核心要义。
  从纵向发展过程的时间序列考察,在市场经济产生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呈现为蜗牛般爬行的演化状态,而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则表现为前所未有的激流勇进之势。正是由于市场经济所内涵自由选择机制,才创造出了比过去一切世代的总和还有多还要大的生产力,并推动着一波又一波的现代化浪潮。
  从横向空间的国别发展模式分析,我们也能够发现,凡是那些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均是尝试采取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也就是那些主体自由度较高的国家;而凡是那些没有采取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或者较晚采取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抑或是市场经济不成熟的国家,均是那些处于不发达或欠发达状态的发展中国家,也就是那些缺乏主体自由度或相对不自由的国家。
  概而言之,主体自由度能够为国强国弱和民富民穷提供超强的解释能力,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发达程度的根本解释变量。计划经济全球溃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政府高度集权和全面控制而系统化地剥夺了国民大众的主体发展自由,原计划经济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纷纷转轨,既提升了这些经济体的主体自由度,也提高了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效率。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但在这一历史转轨过程中,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计划经济的制度依赖性。本文选题的根本目的,就是立足于中国发展转轨的基本国情和国民大众的发展诉求,探究经济自由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寻求中国未来优质高效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