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6h】

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存款准备金政策与流动性的理论分析

2.1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内涵

2.2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2.3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一般分析

2.4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理

2.5 小结

第3章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3.1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沿革

3.2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控特点

3.3 我国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原因分析

3.4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化的效应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存款准备金率对流动性调节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4.2 变量指标和模型构建

4.3 存款准备金率对整体流动性的实证分析

4.4 准备金率对不同性质银行流动性的实证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存款准备金率对流动性调节效应的建议

5.1 优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结构

5.2 对于中小型银行,要扩大资金来源实现经营资金来源多元化

5.3 对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进行调整,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5.4 加快经济金融环境建设,配合使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附录1 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和贷存比

附件2 月度存款准备金率

附录3 我国各个商业银行季度贷存比指标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2013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发生了流动性紧缩现象,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达到了6.43%的历史新高,钱荒事件的发生表明了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存在较大隐患和弊端。2013年10月1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实行〉(征求意见稿)》,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的选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监管程度的差别等方面进行了调整。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0.7倍的贷款利率下限,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和利润水平,利率市场化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银行流动性风险随之加大。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分析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和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能够很好的掌握政策实施的时间和力度,更好的服务于微观和宏观经济的运行。存款准备金政策是解决流动问题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旨在探究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流动性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进一步完善准备金制度。主要采用文献借鉴、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一般分析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实践,剖析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超额准备金的变动和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来影响流动性,超额准备金可以改变银行的贷款规模,货币乘数可以改变货币供应量大小。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商业银行整体的流动性进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对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化的原因,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同时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由脉冲响应函数得出,政策存在四个月的时滞。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对政策的反映不一,中小型商业银行反映较为敏感。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比如优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加强自身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加快经济金融环境建设、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分别对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型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采用贷存比表示流动性,共同采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