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研究——形成机制、度量与管理
【6h】

中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研究——形成机制、度量与管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基本结构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流动性风险相关理论及管理实践

2.1 流动性风险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2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巴塞尔委员会管理实践

2.3 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原因及路径

2.4 中国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现状及系统流动性风险因素

2.5 系统流动性风险研究的相关经济学理论基础

2.6 小结

第3章 外生冲击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度量与管理研究

3.1 外生冲击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

3.2 外生冲击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

3.3 外生冲击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度量理论模型

3.4 中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度量实证分析

3.5 中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

3.6 小结

第4章 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度量与管理研究

4.1 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

4.2 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

4.3 中国银行业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GMM实证检验

4.4 中国银行业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自举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

4.5 基于羊群效应的中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度量

4.6 中国银行业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

4.7 小结

第5章 基于资本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5.1 资本监管与流动性风险

5.2 资本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来源

5.3 资本与流动性风险的关系

5.4 流动性风险资本计量理论模型

5.5 中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资本计量实证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当多个银行无法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债务展期或获取新的资金而面临困境时,就会发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会对银行、存款人和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监管当局针对危机中暴露的监管漏洞和缺陷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确立了一系列风险监管的新标准。新监管标准加强了对银行资本、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由此导致的损失。但正在持续完善的新监管标准仍不能满足银行业风险日益复杂的监管需求,对系统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仍存在较大缺陷,构建全面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学术界、银行业和监管部门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业务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持续加深,系统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来自存款流失、资产价格变化、复杂而紧密的银行间联系和市场行为趋同等压力使系统流动性风险成为了威胁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建立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由存款减少、资产价格变化和银行间一致性风险承担行为引发的系统流动性风险问题,从根本上探寻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制,建立识别、度量和防范系统流动性风险的方法、工具和管理体系,为维护银行业整体稳定、避免系统性流动性风险的积累和扩散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流动性风险的内涵、理论演进、管理方法与实践,探析了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路径、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现状及系统流动性风险潜在的诱发因素,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根据系统流动性风险产生原因的不同,从外生冲击和内生因素两个方面研究了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制、度量方法及管理手段。在外生冲击方面,基于银行间直接和间接资产负债表联系,研究了由存款流失和共同资产价格下降导致系统流动性短缺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构造了存款系统流动性风险和共同资产系统流动性风险度量指标,并运用中国上市银行数据进行实证测度。实证研究表明,由存款冲击引发的系统流动性风险从2007年至2009年持续增加,2010年至2014年有所下降,2015年则大幅提升;政府及中央银行债券和金融机构债券是系统流动性风险较高的资产类别,衍生金融资产、权益类资产和贵金属是系统流动性风险较低的资产类别。基于实证结果,从资产配置策略和行业资本两个角度提出了外生冲击下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手段。
  在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方面,通过求解包含群体因素的银行流动性水平一阶自相关表达式,构建了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广义矩动态面板模型和自举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实证验证了中国上市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内生性。构造了基于羊群效应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度量指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在2009年、2010年和2014年度较大。最后,从建立与流动性风险相适应的差异化管理方法、规范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和鼓励多样化的资产持有角度提出了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思路。
  为解决如何配置行业资本和构建差异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的问题,本文确立了基于资本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分析了资本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资本来源,阐释了流动性风险资本的或有形式和期权属性。运用期权定价方法分别计量了不同情形下中国上市银行为抵御系统流动性风险所需持有的资本及或有资本。实证结果表明,不考虑流动资产与负债相关性时个体银行所需资本差别较大,且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正相关性越大,资本比率下降幅度越大,所需或有资本略小于资本。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构建了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较为全面的研究框架,对目前流动性风险管理只重点针对个体银行、系统性风险只关注外生冲击的研究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由于个体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流动性风险在产生原因、范围和后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二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目前关于银行风险的研究多将风险视为外生,尤其是有关系统性风险的研究也重点关注可对整个系统造成一般性和广泛性影响的外生风险变量引发的整体性风险,而忽视了产生于系统内部的风险因素。本文根据系统流动性风险的主要特性,研究外生冲击和内生因素作用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构造了基于系统流动性短缺和羊群效应的系统流动性流动性风险度量指标,提出行业资本、资产配置和流动性风险资本等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第二,从资产方出发,以系统流动性短缺为主线,基于银行间联系研究了外生冲击下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制、度量方法与管理手段。不同于现有文献主要从负债角度研究单一银行发生违约风险后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系统流动性风险并不涉及到银行资不抵债而破产的行为,整个银行体系缺少充足的流动性是系统流动性风险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本文从资产方出发,运用简单网络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存款和资产价格冲击从引发单一银行流动性短缺到整个系统流动性短缺的传导路径和机制,求解系统流动性短缺的具体数值,并基于弥补系统流动性短缺角度提出相应的行业资本和资产配置等管理方法。第三,构建了流动性水平动态部分调整理论模型,并采用广义矩动态面板模型和自举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为银行业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的研究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根据银行流动性水平的运动特征和流动性调整的现实情况,将资本结构的部分调整理论运用至银行流动性研究中,对资本结构的部分调整理论模型进行了改进和扩展,通过构建包含银行自身与群体因素的银行流动性水平动态部分调整模型,更加准确地描述了银行实际流动性水平的运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广义矩动态面板模型和自举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不考虑截面异质性和考虑截面异质性情形下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内生性进行验证,从多个角度佐证了中国银行业存在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第四,提出基于资本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将系统流动性风险纳入统一的银行资本管理框架。为弥补现有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不具备损失吸收功能的缺陷及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的缺失,本文构建了基于资本和或有资本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体系。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特征出发,运用期权定价理论提出在流动资产和负债价值存在相关性和不存在相关性时所需资本、任意时刻发生流动性风险时所需或有资本的计量方法,完善了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及资本管理体系。
  综上,本文对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度量与管理方法的研究,构建了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框架,对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