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地质构造特征及南北两部分的差异
【6h】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地质构造特征及南北两部分的差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的区域地质特征

第3章 固原-青铜峡断裂在贺兰山东西两侧的地质特征

第4章 牛首山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和形成方式

第5章 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南北两部分的差异和形成机制

第6章 结论和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明确了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分的构造特征以及该构造带南北两部分各自的形成机制;该构造带南北两部分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形成机制与过程。北段的形成来自于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相互挤压,而南段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西南方向上的挤压作用。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部分形成的时间以及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北段活动时间短,而南段持续时间长。 通过对晚古生代地层分布及厚度的分析,论文确认了在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侧断坡。 通过在贺兰山西侧吉井子盆地和东侧花布山地区的调查,确定了固原一青铜峡断裂穿过贺兰山的具体位置及其在贺兰山西侧与东侧的构造表现;证实了该断裂从贺兰山南部与中部的边界-三关口处通过,穿过贺兰山后走向由北西向转变为东西向;断裂的西段表现为左行走滑性质;断裂的中段表现为挤压性质并兼有走滑分量;断裂南段表现以逆冲性质为主兼有走滑分量。 通过对牛首山地区的褶皱、劈理的分析;识别出三种类型的劈理,是识别牛首山米钵山组变形过程的重要标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