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人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重建及其影响因素
【6h】

成人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重建及其影响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设备及药品

1.2.2 检查方法

1.2.3 术后随访及结果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2.2 远双眼视功能

2.3 近立体视功能

2.4 影响术后立体视获得的因素

第三章 讨 论

第四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重建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发病年龄相对明确、术前无双眼视功能的成人外斜视患者54例,按其发病年龄9岁之前和之后分为发病年龄在视觉发育成熟前组(before visual maturity,BVM),<9岁,及发病年龄在视觉发育成熟后组(after visual maturity,AVM),≥9岁,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复诊时,用同视机测患者的远双眼视觉,用颜氏的《数字化立体视图》测患者近立体视觉。采用检验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术前斜视度数、外斜视类型对术后立体视的影响。
  结果:
  术后远双眼视觉:I级视功能同时视:AVM组重建率为77%,BVM组重建率为33%(χ2=10.240,P<0.01);II级视功能融合范围:AVM重建率组77%,BVM组重建了吧33%(χ2=10.2,P<0.01);III级视功能远立体视:AVM组重建率47%,BVM组重建率17%(χ2=5.4,P<0.05)。近立体视:AVM组重建率73%,BVM组重建率29%(χ2=10.4, P<0.01)。AVM组术后有近立体视者22例,周边立体视6例,黄斑立体视4例,中心凹立体视12例(占40%);BVM组术后有近立体视者7例;周边立体视5例,黄斑立体视2例。患者斜视类型分组:间歇性外斜视16例,术后远立体视重建7人,重建率44%;恒定性外斜视38例,术后重建11人,重建率29%;间歇性与恒定性组术后远立体视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0,P>0.05)。间歇性外斜视组术后近立体视重建9人,重建率56%;恒定性外斜视组术后近立体视重建12人,重建率32%;2组间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05)。
  以患者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术前斜视度数及外斜视类型作自变量,术后远立体视及近立体视的改善(1=有,0=无)作应变量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及手术年龄是影响术后远(OR=6.046,P<0.05;OR=0.140,P<0.01)、近立体视(OR=10.825, P<0.05;OR=0.189,P<0.05)重建的重要因素,而术前斜视度数及外斜视类型对术后远、近立体视的重建无显著影响。
  结论:
  成人外斜视术后也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双眼视功能,甚至是立体视。发病年龄及手术年龄可影响术后立体视的获得,其中发病年龄起关键作用,外斜视类型及斜视度数对数后双眼视重建无显著影响,而为了提高术后双眼视觉的重建,成人外斜视手术也宜早不宜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