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板桥-北大港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6h】

板桥-北大港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有关构造特征的研究现状

1.2.2动力学机制研究现状

1.2.3沉积及储层特征研究现状

1.2.4油气藏类型研究现状

1.2.5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的研究现状

1.2.6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3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构造地理位置

2.2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2.2.1主要凹陷

2.2.2主要构造带

2.3区域构造演化及其规律

2.3.1区域构造演化

2.3.2演化规律

2.4地层发育特征

2.5勘探开发现状

第三章构造特征

3.1主要伸展正断层特征

3.1.1主要断裂

3.1.2断裂级别分类

3.2断裂组合特征

3.2.1平面组合

3.2.2剖面组合

3.3横向调节断层

3.4构造样式

3.4.1伸展构造样式

3.4.2走滑构造样式

第四章构造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4.1断层活动强度及其规律

4.1.1断层活动强度

4.1.2断裂活动规律

4.2断裂演化阶段

4.3构造成因分析

4.3.1伸展正断层应力成因分析

4.3.2横向调节断裂成因分析

4.4动力机制

第五章成藏条件分析及油气藏类型

5.1成藏条件

5.1.1烃源条件

5.1.2储集条件

5.1.3储盖组合条件

5.1.4运移条件

5.1.5圈闭条件

5.2油气藏类型

第六章 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6.1断裂对构造的控制

6.2断裂对沉积的控制

6.3断裂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

6.3.1断裂控制生油凹陷的展布与规模

6.3.2断裂与储集层

6.3.3断裂与储盖组合

6.3.4断裂与油气的运聚

6.3.5断裂与油气的保存

6.4断裂控制油气藏的分布

6.4.1断裂活动的分区性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

6.4.2断裂活动的阶段性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垂向分布

6.5断裂与油气藏类型

6.6横向调节断裂与油气分布

第七章有利勘探目标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断裂与油气成藏的密切关系毋庸置疑,断裂是控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分布的根本原因。板桥-北大港构造带构造背景复杂,断层多、且断层活动结束时间早,它不仅严格控制着油气组合的空间展布以及圈闭形成,而且对油气聚集活动以及大型油藏的形成、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地震资料分析,以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分析的方法从构造带断裂几何学、断裂演化、应力分析等方面探讨了主要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研究表明,构造带发育较大规模断裂,断裂以北东向、北北东向为主,具有长期发育、主要活动期形态相似和沟通油源的特征。这些断裂与北西向横向调节带相互交织构成了本区构造格局。构造带中发育两种构造样式,即伸展构造样式(横向调节带)、走滑构造样式,其中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在地壳的渐进伸展过程中,其构造样式也会发生变化。 利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对断层活动强度进行研究,在详细分析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及明化镇组断裂活动活动强度和范围基础上,认为构造带新生代断层活动具有阶段性及分区性的特点。 依据主干断裂活动速率剖面及构造发育史剖面,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大尺度的构造受力分析认为,新生代的构造带是在区域右旋走滑背景下伸展走滑作用的结果,且构造带最大主应力随变形向右旋转。按照最大主应力的方向、断裂运动特点等将应力划分为3个不同期次。总体上,由于在整个演化过程中不同区段伸展量出现差异,横向上产生了不同形式的调节带。 多期的断裂活动形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套含油气层系。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主要受断裂带的控制。构造带内主要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展布,储层的展布及油气运移方向;断裂活动的分区性控制了油气藏分布的平面分布,断裂活动的阶段性控制了垂向上油气分布多时代、多层段特点。 根据断裂是影响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以及构造带勘探开发研究现状,提出北大港构造带东翼“帚状”断鼻控制的东营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北大港构造带浅层油气藏及横向调节带附近的隐蔽油气藏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