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稠油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研究
【6h】

稠油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2.1稠油油藏的开采技术

2.1.2稠油主要的开采技术

2.2用于稠油开采的表面活性剂

2.2.1乳化降粘剂

2.2.2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2.3稠油油藏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2.3.1界面张力

2.3.2润湿性

2.3.3界面粘度

2.3.4驱油体系和原油的相态行为

2.4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研究

3.1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3.1.1药品、仪器、材料

3.1.2界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3.2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3.2.1含氧丙烯链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研究

3.2.2羧基甜菜碱界面张力的研究

3.2.3表面活性剂-碳酸钠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表面活性剂乳化能力的测定

4.1乳化能力的测定方法

4.1.1仪器、药品、材料

4.1.2最小乳化转速的测定方法

4.2表面活性剂乳化能力的测定

4.2.1含有氧丙烯链节的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盐含量下的乳化性能

4.2.2羧基甜菜碱系列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盐含量下的乳化性能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油膜收缩实验

5.1油膜收缩能力的测定方法

5.1.1实验材料

5.1.2油膜收缩速率的测定方法

5.2油膜收缩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5.2.1油膜在OP系列表面活性剂中的收缩速率

5.2.2油膜在AS系列表面活性剂中的收缩速率

5.2.3油膜在Na2CO3体系中的收缩规律

5.2.4油膜收缩机理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6.1驱替实验方法

6.1.1实验仪器与药品

6.1.2驱替流程

6.2采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6.2.1构建具有不同界面张力特征的驱油体系

6.2.2驱油能力的评价

6.2.3驱油能力与界面张力和乳化速率的关系

6.2.4驱油机理分析

6.3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化学驱技术是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为了研究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构建了具有不同界面张力和乳化能力的驱油体系,首先确定了具有不同结构的含氧丙烯链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烷基羧基甜菜碱与桩西稠油的界面张力特点,研究表明含有氧丙烯链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随盐含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增加PO数和烷烃碳数有利于降低界面张力。十四烷基羧基甜菜碱和十六烷基甜菜碱的界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增加矿化度有利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十八烷基甜菜碱的界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和矿化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表面活性剂与Na2CO3复配体系中,当Na2CO3浓度大于0.35%时协同效应显著,表面活性剂在较低的使用浓度下,就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其次采用最小乳化转速法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研究表明9AS-n-0和13AS-n-0的乳化性能随矿化度的变化呈现“抛物线”的变化趋势,但是体系的乳化性能和动态平衡界面张力及动态初始界面张力都没有明显对应关系,其影响因素比较复杂;烷基甜菜碱对桩西原油的乳化能力优于9AS和13AS系列的表面活性剂,增加甜菜碱使用浓度和矿化度有利于增强体系的乳化能力。建立了油膜收缩速率的测定方法,评价了在表面活性剂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油膜收缩速率,研究表明活性剂通过降低水-固界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加速了油膜的收缩;碱与原油反应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吸附在油-固界面上降低油-固界面张力,增强固体表面的亲油性,降低油膜的收缩速率。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界面张力、乳化能力不同的17种驱油体系,对这些体系进行了36次物理模拟评价,发现乳化能力是取得好驱油效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稠油化学驱的采收率与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没有对应关系。实验表明低界面张力、高乳化速率和油膜收缩速率有利于提高分散残余油的采收率:低油膜收缩速率对提高驱替介质在高含油饱和度区域的波及体积至关重要。碱通过维持油/水/固三相接触点亲油性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弱了驱替介质沿油与岩石之间的渗入,增强了驱替介质从原油中心的突进和分散,提高了驱替压力和波及体积。该发现对稠油油藏化学驱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