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邮凹陷北斜坡阜三段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
【6h】

高邮凹陷北斜坡阜三段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低渗透储层的概念

1.2.2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理论与方法

1.3研究区概况及存在问题

1.3.1研究区概况

1.3.2需要解决的问题

1.4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主要研究内容

1.4.2技术路线

第二章 阜三段储层基本地质特征

2.1地层发育特征

2.2构造特征

2.3沉积微相及特征

2.3.1沉积背景

2.3.2沉积特征

2.3.3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相展布特征

2.4储层特征分析

2.4.1储层岩性特征

2.4.2储层物性特征

2.4.3地层水性质分析

2.4.4温度压力特征

2.5小结

第三章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3.1关键井的选取及资料预处理

3.1.1关键井的选择

3.1.2岩心分析数据的整理及深度归位

3.1.3测井曲线环境校正及标准化

3.2储层四性特征

3.2.1岩性特征

3.2.2物性特征

3.2.3含油性特征

3.2.4电性特征

3.3四性关系分析

3.3.1储层岩性与物性关系

3.3.2储层岩性与电性关系

3.3.3储层岩性、物性与含油性关系

第四章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4.1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4.2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

4.2.1沙埝地区孔渗模型

4.2.2花庄地区孔渗模型

4.2.3瓦庄地区孔渗模型

4.3饱和度解释模型

4.3.1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

4.3.2地层水电阻率的确定

4.4解释模型的合理性检验

4.4.1直方图对比

4.4.2散点图对比

4.5有效厚度划分标准

4.5.1油层有效厚度标准

4.5.2夹层识别

4.6测井数据处理与参数解释

4.7储层参数集总

第五章 储层综合分析与评价

5.1储层参数空间分布与评价

5.2层内渗透率非均质参数求取

5.3应用灰色关联理论进行储层评价

5.3.1灰色关联理论综合评判基本原理

5.3.2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储层进行评价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邮凹陷北斜坡地区是江苏油田近年来新发现的油藏,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由于研究区阜三段储层埋藏深度大,储层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测井参数难以确定。本论文在对研究区储层“四性”特征(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及其“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泥质含量及孔渗饱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确定了有效厚度划分标准,形成了一套适用的测井解释评价方法,对该油田的低渗透储层评价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首先对研究区储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对阜三段的地层发育特征、构造特征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阜三段地层多呈薄层粉砂岩与厚层泥岩互层沉积,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前缘亚相与前三角洲亚相,储层多属于中孔中低渗透,一般随埋藏深度增加物性变差。本论文重点分析了研究区的岩心、测井和试油试采资料,对阜三段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储层的“四性”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分为沙埝、花庄和瓦庄地区分别建立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进一步根据沙埝地区的沉积相特征分河口坝、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微相建立了孔隙度的解释模型,较准确求取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储层物性参数,并利用岩心、试油资料对所建的解释模型进行了检验;根据研究区试油试采资料确定了有效厚度划分标准,同时分析了储层中存在的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并进行了扣除。利用测井解释参数集总的数据分析了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特征,求取了层内渗透率非均质参数,认为阜三段整体上层内非均质程度为中等偏强。最后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对储层分小层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研究区阜三段的相对优质储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