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陈家庄油田陈311块馆下段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方案研究
【6h】

陈家庄油田陈311块馆下段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方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言

1.1研究目的、意义

1.2国内外油藏地质综合研究进展及稠油开发现状

1.2.1油减地质综合研究进展

1.2.2世界稠油开发现状

1.3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

1.4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工区概况

2.1工区位置

2.2区域地层特征

2.3区域构造背景

2.4开发现状

第三章油层划分与对比

3.1陈311块油层划分与对比

3.2隔层分布

3.3构造形态

第四章储层特征

4.1沉积特征

4.1.1岩性特征

4.1.2岩石结构特征

4.1.3砂体平面分布形态

4.2储层物性特征

4.2.1岩心分析的储层物性

4.2.2储层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

4.2.3储层物性分布特征

4.3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4.3.1孔隙类型

4.3.2孔喉分布特征

4.4储层敏感性

4.5储层岩石润湿性

第五章油藏流体特征及储量计算

5.1原油性质及温压系统

5.2地层水性质

5.3油、水分布

5.3.1油、水层识别电性标准

5.3.2油水界面确定

5.3.3油水分布

5.4油藏类型

5.5地质储量计算

5.5.1储量计算参数

5.5.2储量计算结果

第六章陈311块馆下段开发可行性评价

6.1试油试采分析

6.1.1常规试油分析

6.1.2常规试采分析

6.1.3水平井热采效果分析

6.2热采可行性评价

6.3水平井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开发经济技术界限研究

7.1经济界限研究

7.1.1经济极限产量测算

7.1.2经济极限油汽比

7.2模型建立及历史拟合

7.2.1模型建立

7.2.2历史拟合

7.3开发技术界限研究

7.3.1直井吞吐开发技术界限

7.3.2水平井吞吐开发技术界限

7.3.3汽驱技术界限研究

7.4优化结果

第八章油藏工程设计

8.1油藏开发原则

8.2井位部署

8.2.1直井布井原则:

8.2.2水平井布井原则:

8.2.3井位部署方案

8.3吞吐注采参数

8.3.1注汽参数

8.3.2采液参数

8.4吞吐开发指标预测

8.4.1综合时率

8.4.2单井日产油能力

8.4.3年递减率

8.4.4实施规划

8.4.5开发指标预测结果

8.5方案风险性分析

8.6监测要求

8.7实施要求

结 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论文主要研究工区为陈家庄油田南部陈311块。陈311块馆下段油藏为河流相储层、油层多而薄(单层2~6m)、油水关系复杂、特稠油(14734~53949mPa·s(50℃)),难以达到经济开采界限,早期未动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基础资料入手,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构造特征、储层特征等研究。认为陈311块馆下段油藏具有以下特征:油藏类型为层状构造—岩性稠油油藏;油层薄,但储层物性较好,储层平均孔隙度一般31%~34%,平均渗透率一般1500~2100×10-3μm2;油层具有无速敏、弱水敏、中等偏强酸敏、弱盐敏和中等偏弱碱敏等特性;油藏压力系数1.0,地温梯度为4.1℃/100m,油层温度66℃,属于常压、异常高温系统。
   根据试油、试采资料以及可行性分析,认为陈311块适合采用水平井热采。以油藏模型的建立、开发技术界限研究为基础,对开发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部署51口新井。经现场实施,方案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当年新建产能2100×104t,平均单井累油2010t。本次研究工作,对薄互层稠油油藏的有效动用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