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堡凹陷输导体系控藏模式研究
【6h】

南堡凹陷输导体系控藏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输导体系类型划分及特征研究现状

1.2.2 输导体系输导机理研究现状

1.2.3 输导体系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地层及沉积发育特征

2.2 构造格架及演化特征

2.2.1 构造背景及格架

2.2.2 构造演化

第三章 输导要素特征及组合类型

3.1 输导要素特征

3.1.1 砂体发育特征

3.1.2 不整合发育特征

3.1.3 断层发育特征

3.2 输导体系组合类型

第四章 输导体系时空有效性与油气成藏

4.1 油源对比与原油成因分布

4.1.1 烃源岩特征

4.1.2 原油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

4.1.3 源-藏空间对应关系

4.2 油气成藏时间与期次

4.2.1 烃源岩分析法

4.2.2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

4.2.3 输导体系时间有效性

4.3 输导要素时空匹配

4.3.1 断层与烃源岩时空匹配

4.3.2 断层与砂体时空匹配

4.3.3 烃源岩-输导体系-圈闭的时空匹配

第五章 输导体系主控因素与控藏模式

5.1 输导体系主控因素

5.2 输导体系控藏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综合运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新理论和新方法,首先对南堡凹陷断层、砂体、不整合等输导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输导体系与各成藏条件时空匹配性分析,最后总结了输导体系控藏的主控因素,建立了南堡凹陷输导体系控藏模式。
   通过对研究区输导要素的研究,明确了南堡凹陷砂体、断层、不整合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凹陷主要断层的活动性特征。研究表明,工区各层段主要构造带砂体均比较发育,且东营组以及上第三系砂体物性及连通性要优于深层沙三段。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带均发育油源断层,断层主要活动时期为沙三段、东营组以及明化镇组。研究区以发育断层-砂体输导体系类型为主。
   通过油一源特征、波阻抗反演、成藏期次及输导体系与成藏条件匹配的分析,对研究区输导体系的时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精细油源分析,明确了凹陷烃源岩分为三类、原油分为四类;利用波阻抗反演剖面以及平面上断砂匹配分析认为凹陷断层和砂体匹配关系较好;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明确了凹陷成藏期主要为两期,分别为东营期和明化镇期,不同地区成藏期次存在差异;凹陷断层活动时间与烃源岩生排烃时间匹配关系较好,断层与砂体空间组合关系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运聚。
   南堡凹陷浅层以河流相砂体为主要侧向输导体,由于大量浅层断层的切割,砂体连续性较差。东营组砂体发育规模大,侧向连通性好,且与断层匹配关系好。沙河街组砂体也比较发育,但规模和连通性明显不如东营组,输导体系这种空间组合特点使得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本层砂体的侧向输导下运移至断层附近,在断层的垂向输导下运移到浅层砂体中聚集成藏,油气经历了“深聚浅藏”的运聚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