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聚表二元驱配方的室内研究及其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6h】

聚表二元驱配方的室内研究及其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1.1 三次采油概述

1.2 聚表二元驱的发展

1.2.1 聚合物驱

1.2.2 表面活性剂驱

1.2.3 聚表二元驱

1.3 聚表二元驱的特点

1.4 聚表二元驱的研究现状

1.5 原油乳状液

1.5.1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

1.5.2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

1.6 国内外驱油剂对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

1.6.1 国内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

1.6.2 国外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

1.7 原油破乳剂

1.7.1 破乳剂的主要类型

1.7.2 破乳剂的选用

1.8 聚表二元驱采出液的破乳

1.8.1 国内聚表二元驱采出液的破乳研究

1.8.2 国外聚表二元驱采出液的破乳研究

1.9 论文的目的

1.10 论文的内容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评价方法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2 实验溶液的配制

2.2.1 人工乳状液的配制

2.2.2 模拟采出液的配制

2.2.3 破乳剂样品的配制

2.3 界面张力的测定

2.3.1 超低界面张力的测定

2.3.2 滴体积法界面张力的测定

2.4 聚合物粘度的测定

2.5 电导率的测定

2.6 分散稳定性的研究

2.7 透光率的测定

2.8 zeta电位的测定

2.9 原油中残留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的浓度分析

2.9.1 聚合物的浓度分析

2.9.2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分析

2.10 吸附实验方法

2.11 破乳剂性能评价标准

2.12 原油组分分离方法

第三章 聚表二元复合驱体系配方室内研究

3.1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3.2 聚合物的筛选

3.3 复合体系的研究

3.3.1 复合体系中吡咯啉用量的确定

3.3.2 复合体系中聚合物浓度的确定

3.3.3 复合体系总浓度的确定

3.4 复合体系的性能评价

3.4.1 耐温性研究

3.4.2 耐盐性研究

3.4.3 分散稳定性研究

3.4.4 乳化性能研究

3.4.5 流变性研究

3.4.6 吸附性能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4.1 原油乳状液破乳剂种类的筛选

4.1.1 孤岛原油乳状液破乳剂种类的筛选

4.1.2 模拟二元驱采出液的破乳剂种类的筛选

4.2 驱油剂对孤岛外输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4.2.1 聚合物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4.2.2 表面活性剂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4.2.3 聚表二元驱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4.3 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微观表征

4.3.1 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界面张力的影响

4.3.2 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电导率的影响

4.3.3 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zeta电位的影响

4.3.4 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透光率的影响

4.4 模拟采出液的破乳条件的考察

4.4.1 破乳剂用量对脱水率的影响

4.4.2 破乳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4.4.3 复配FeSO4、酸盐对脱水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介绍了聚表二元驱的发展及研究现状,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以及原油乳状液的形成、稳定和破乳。针对孤岛油田水驱进入开发后期,对三次采油中的聚表二元驱配方展开了室内研究;但是二元驱的注入使得采出液破乳比较困难,为了下一步的地面工艺处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还研究了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规律,以及通过界面张力、电导率、透光率和zeta电位对其界面性质进行了研究,以寻求适宜聚表二元驱采出液的破乳条件。
   室内实验确定了盛立HPAM与吡咯啉二元复合体系,复配比为3:1,使用浓度为3600mg·L-1。该复合体系在50℃时粘度为102.50 mPa·s,与原油界面张力为1.99x10-2mN·m-1。经过室内的性能评价,此复合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等性能。实验中还对比了本文研制的盛立复合体系与胜利油田采油院研制的万达HPAM与吡咯啉复合体系,结果表明盛立二元复合体系主要性能均优于万达复合体系,在三次采油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对于孤岛外输原油和模拟二元驱采出液,破乳效果较好的破乳剂均为BSE-238和BSE-401。在加入破乳剂的条件下,研究了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加入,脱水率减小,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两种驱油剂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明显地增加了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脱水率最低。模拟二元驱采出液的破乳条件:适宜的温度为60℃,BSE-238浓度为50 mg·L-1,加入酸和盐的浓度同为100 mg·L-1,最终脱水率为84.85%。而对没有加入驱油剂的原油乳状液,在相同条件下,其最终脱水率为93.3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