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ability Degre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is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Theory
【6h】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ability Degre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is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Theory

代理获取

摘要

本论文从信息论角度进行翻译研究,旨在结合信息论噪声源理论,尝试性地研究翻译中的可译度问题。
   20世纪40年代,香农整合了前人在信息领域的研究成果,以《通信的数学原理》一文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其后的几十年中,信息论得到了飞速发展,其许多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计算机、管理学、生物学和语言学等领域。而作为一利·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递活动,翻译活动实质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因此信息论的基本原理适用于翻译研究。从信息论角度进行翻译研究,使得翻译研究逐渐走出了传统语言学领域,为其带来了新的研究角度。编码、解码、信道容量等信息论的重要概念为翻译研究找到了全新的结合点。因此,从信息论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争议则是翻译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翻译活动全过程来看,原语和译入语、原文化和目标文化、作者、译者、翻译赞助人等都成为翻译的影响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导致了翻译有限的可译性,即可译性限度。这些影响因素就是信息论中的噪声源。文章从翻译中的噪声源出发进行可译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本文的研究中心在于可译度,研究角度是信息论的噪声源。文章首先阐述了信息论与翻译的关联,指出研究的合理性;梳理了中西方关于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相关研究,定义了可译度这个名词,指出可译度是在翻译中各种影响因素即翻译中的噪声源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的;而后重点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观以及客观噪声源对可译度的影响;最后在可译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某些翻译研究点的新认识。文章指出,鉴于可译度受到噪声源的综合影响,所以不同的噪声源组合会导致不同的可译度,故而不同译者在处理同一原语文本时所产生的译本各自具有其存在的意义。另外,就翻译标准问题,本文也提出了新的理解。翻译标准是开放式的,本文认为,基本信息的准确性以及附加信息的完整性,可以成为翻译评价的补充观点。

著录项

  • 作者

    岳金;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授予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书亭;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英文
  • 中图分类 翻译学;
  • 关键词

    信息论; 噪声源; 可译度; 翻译评价;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