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升平油田基于储层构型的剩余油分布研究
【6h】

升平油田基于储层构型的剩余油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大庆外围升平油田升132-142区块葡萄花油层发育一套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是工区重要产油层。目前,葡萄花油层整体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初期,部分区块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由于储层相变较快,且井网控制程度低,造成对浅水三角洲砂体空间结构认识不清,加之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给剩余油的挖潜和采收率的提高带来很大困难。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葡萄花油层浅水三角洲储层的精细解剖,系统研究储层结构单元的类型、特征及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探讨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阐明基于储层构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为工区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论文在葡萄花油层浅水三角洲不同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等时格架控制下的典型浅水三角洲平原一前缘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机制。以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在厚油层内部识别出单河道底部冲刷面、泥质结构面、物性结构面和钙质成岩结构面等4种类型的构型界面,总结了单成因结构体5级结构面的沉积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单成因结构体的井间对比方法,并从剖面边界和平面组合特征上总结单成因结构体的边界识别方法,同时结合动态实例,以动态资料作为辅助手段,提出了关键时刻动态生产资料对于储层结构特征的指示作用,形成了一套浅水三角洲快相变、窄河道储层的建筑结构研究方法。在葡萄花油层建筑结构描述方法的基础上,从厚油层内部结构体剖面结构和平面结构两个方面,总结了研究区厚油层空间建筑结构的特征,提出了单成因河道简单层状叠加模式、河道交错迁移叠加模式、孤立河道模式等三种主要的空间结构模式。随后开展了基于单砂体的地质建模及单砂体注采关系评价,结合以上成果,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手段获得了单砂体的空间建构格架下的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总结了储层建筑结构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对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