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渗透混积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研究——以小梁山中浅层为例
【6h】

低渗透混积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研究——以小梁山中浅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混积岩油气藏与现状

1.2.2 混积岩油气藏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1.4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低渗混积岩油藏地质特点

2.1 小梁山油田储层特征

2.1.1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2.1.2 储层的岩性特征

2.1.3 储层的物性特征

2.1.4 储层的电性特征

2.1.5 储层的含油性特征

2.2 小梁山油田储层四性关系

2.2.1 岩性与物性关系

2.2.2 岩性与含油性关系

2.2.3 岩性、物性与含油性关系

2.2.4 含油性与电性的关系

2.2.5 岩性与电性关系

2.3 小结

第三章 孔隙结构测井评价与储层分类研究

3.1 储集空间类型

3.1.1 粒间孔

3.1.2 晶间孔

3.1.3 溶蚀孔

3.1.4 微裂缝

3.2 孔喉结构特征

3.2.1 压汞曲线图

3.2.2 孔喉半径分布图

3.2.3 深度和毛管压力参数关系图

3.3 储层分类方法研究

3.3.1 孔喉特征参数与物性的关系

3.3.2 确定储层分类方法

3.4 储层有效厚度分类评价

(3)Ⅲ类储层

3.5 小结

第4章 储层岩性识别与精细建模

4.1 小梁山岩性识别

4.1.1 岩性定名与归类研究

4.1.2 地层岩性特征

4.1.3 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4.2 小梁山储层精细建模

4.2.1 测井资料预处理

4.2.2 泥质含量精细建模方法

4.2.3 碳酸盐含量精细建模方法

4.2.4 孔隙度精细建模方法

4.2.5 渗透率精细建模方法

4.2.6 饱和度精细建模方法

4.3 小结

第5章 流体性质识别方法

5.1 小梁山油气定性识别方法

5.1.1 常规交会图法建立流体识别图版

5.1.2 利用录井资料建立流体识别图版

5.1.3 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流体识别图版

5.2 小梁山油气定量识别方法及储层下限的确定

5.2.1 油气定量识别方法

5.2.2 储层参数敏感性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柴达木盆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化,复杂储层已经成为今后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测井面临的难题将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小梁山为代表的柴西北中浅层,特殊的沉积、成岩和构造演化地质条件,造成了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多样,特别是储层岩性混积特征明显,即有碎屑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又有碳酸岩(灰岩、泥灰岩、泥晶灰岩、藻灰岩等),各类岩性间以薄层、薄互层相间,除藻灰岩和粉砂岩外,很少有单一岩性的储层,测井岩性识别难;低渗储层储集空间小,渗流能力差,储层有效性评价难度大;地层的非均质性造成储层孔渗关系等复杂多变,常规方法难以建立高精度的解释模型;地层骨架对测井信息的贡献远大于孔隙部分的贡献,导致油、水、干层测井电性差异小,油、水层定性、定量评价难。因此开展复杂岩性背景下低渗储层测井评价已成为测井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以小梁山为例,首先提出基于孔隙结构表征因子定量表征的储层分类及测井识别方法,在储层分类评价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储层的有效厚度品质(详见第3章);其次,建立基于逐步剥离法的岩性识别方法,实现岩性定量评价(详见第4章);再次基于岩心刻度测井原则,统计建立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等静态参数定量评价模型。其中,基于储层品质因子的渗透率定量评价模型属于特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详见第4章);再次综合应用测井、录井等资料,利用不同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多属性流体性质定性、定量识别方法,使研究区解释符合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详见第5章);最终,基于上述方法,建立一套适用于低渗透混积岩储层测井评价的配套技术,从而提高油气发现率和解释符合率,推动柴西北区块的增储上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