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河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水动力学开发调整技术研究
【6h】

现河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水动力学开发调整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1.1 研究区域油藏地质特点

1.2 研究现状

1.3 面临开发难点

第二章 开发技术经济适应性评价

2.1 高含水期层系重组优化技术及经济评价

2.1.1 层系重组的概况

2.1.2 层系重组经济评价方法

2.1.3 典型层系重组实例经济评价

2.2 高含水期复杂结构井开发政策界限及经济评价

2.2.1 复杂结构井不同井型技术特点

2.2.2 复杂结构井经济评价方法

2.2.3 复杂结构井效果界限图版绘制

2.2.4 成果图版现场应用及评价

2.3 高含水期水动力方法调整效果及经济评价

2.3.1 典型区块周期注水效果及经济评价

2.3.2 区块经济极限产量及其对应含水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动力学方法开发技术分析及应用效果评价

3.1 水动力学方法开发技术分析

3.1.1 周期注水开发技术分析

3.1.2 周期采油开发技术分析

3.1.3 周期轮采开发技术分析

3.1.4 注采耦合开发技术分析

3.2 水动力学应用效果评价

3.2.1 王3-斜38井组水动力学应用效果评价

3.2.2 梁60井组水动力学应用效果评价

3.2.3 河60井组水动力学应用效果评价

第四章 典型层块水动力学效果及经济评价

4.1 典型井组数值模拟模型建立及历史拟合

4.1.1 河68断块数值模拟模型建立及历史拟合

4.1.2 梁13-27井组沙二91层地质模型建立及历史拟合

4.2 河68断块水动力调整开发效果及经济评价

4.2.1 河68井组注采方案优化设计

4.2.2 河68井组对称注采耦合效果预测

4.2.3 河68井组注采耦合经济评价

4.3 梁13-27井组水动力调整效果及经济评价

4.3.1梁13-27井组水动力学方法方案优化

4.3.2周期注水方案效果预测及经济评价

4.3.3周期轮采方案效果预测及经济评价

4.3.4注采耦合方案效果预测及经济评价

4.3.5 三种方案对比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河断块油藏地质构造破碎、纵向发育小层多、储层横向变化大。同时具有油水关系复杂,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多年以来对不少主力断块油藏实施层系细分重组、完善井网等方案提高水驱动用效率,但受地质条件、井网井距、流体性质等因素影响,断块油藏水驱动用仍不均衡。而且在目前低油价情况下,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选择低成本高性价比的开发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即需要对不同开发调整措施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建立不同措施调整所需要的平衡油价计算方法,本文中采用理论分析、典型模型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油藏开发和经济评价的相关知识,运用油藏模拟、水动力学等方法设计断块油藏的开发方案,建立不同开发措施的平衡油价,筛选低油价下适用的低成本开发技术,分析低成本开发技术机理,设计不稳定注水的开发方案。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高含水期新井投产效果界限及经济评价、水动力方法调整效果及经济评价、分析了常用水动力学方法(周期注水、周期采油、注采耦合和强注强采)提高采收率机理、适用条件和政策界限。 以实际区块为例对水动力学开发效果进行了经济评价。河68井组采取对称注采耦合开发方案经济效益最高,其中注采比为0.8,注采耦合周期为1个月时的平衡油价为46美元/桶;梁13-27井组前期采取周期注水、注采耦合和周期轮采均能取得良好增油效果,后期周期轮采效果下降明显,注采耦合的经济效益最好;河50断块井组采用交替采油和交替注水方法均能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平衡油价均为44美元/桶,其中交替采油累产油较高,降水效果最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