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商河油田二区沙三上亚段三维地质建模
【6h】

商河油田二区沙三上亚段三维地质建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 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现状

1.2.2地层对比研究现状

1.2.3精细构造解释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及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特征

第三章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3.1 划分与对比方法

3.1.1旋回-厚度对比法

3.1.2等高程对比法

3.2 划分与对比原则

3.3 测井资料的选取

3.4 对比标准层、标准井划分地层

3.4.1标准层

3.4.2 标准井

3.5 小层对比模式

3.5.1等高程对比模式

3.5.2 叠置砂体对比模式

3.6商二区沙三上亚段地层划分对比

3.6.1 精细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3.6.2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结果

第四章 构造特征研究

4.1 研究思路

4.2 断层解释

4.2.1 层位追踪

4.2.2断层解释

4.2.3 断层解释成果及描述

4.3 微构造研究

4.3.1 微构造研究的意义

4.3.2 微构造研究的流程

4.3.3微构造形态类型、特征及组合模式

4.4 工区构造特征

第五章 沉积微相研究

5.1 单井相分析

5.2 沉积相类型及相标志

5.2.1三角洲前缘亚相

5.2.2 前三角洲亚相

5.2.3浊积扇中扇亚相

5.2.4浊积扇外扇亚相

5.3 沉积微相与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5.3.1 36小层沉积微相与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5.3.2 35小层沉积微相与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5.3.3 33+4小层沉积微相与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5.3.4 32小层沉积微相与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5.4 沉积相演化分析

第六章 储层特征研究

6.1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

6.2 储集空间类型

6.3 储集层物性特征

第七章 三维地质建模

7.1 建模的基本思路及流程

7.2 建模方法的选取

7.2.1确定性建模

7.2.2随机模拟

7.2.3建模方法的选取

7.3 数据处理与加载

7.4 构造模型的建立

7.4.1断层模型

7.4.2 网格化

7.4.3 地层模型

7.5 沉积相模型的建立

7.5.1岩相模型的建立

7.5.2沉积微相模型的建立

7.6 储层属性模型的建立

7.7 油水模型的建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商河油田自北向南依次分为一、二、三、四4个区块,其中,商二区的含油层系集中在沙河街组的第二、四段,在40余年的开发时间内对沙三上亚段重视不够,未做系统研究。本文综合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商二区沙三上亚段进行了地层细分与对比、精细构造解释、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 首先,以测井和地震资料为主,运用“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及“等高程时沉积间单元对比法”,将沙三上亚段划分为5个砂层组、22个小层,建立了精细地层格架;其次,以地震资料为基础,采取井震联合解释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识别出12条断层,其中低级序断层(四、五级断层)6条,并对主要断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系统描述;第三,在岩心观察描述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电测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局部地区发育浊积相沉积;第四,综合镜下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目的层段以长石质石英杂砂岩、岩屑长石粉砂岩为主,孔隙度一般介于20%~27%,渗透率多在25~400×10-3μm2之间,属于中孔中渗的储层。 综合以上各项研究成果,利用Peterl软件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为研究区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