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海地理学与鱼类生物多样性及渔业区划关系的研究
【6h】

南海地理学与鱼类生物多样性及渔业区划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南海的区位、地形与构造

一南海的区位

二海岸、港湾及岛屿

三南海地形、地貌特征

四海底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五南海的形成演化与构造

第二章南海的水文特征

一水温

二盐度

三水团

四海流

五潮汐与潮流

第三章南海的气象与气候特征

一南海海域的天气系统

二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

三影响南海渔业的主要天气系统

四南海区域地理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

一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的生态地理学条件

二南海鱼类生物物种多样性特征

三南海鱼类的生态类型及地理分布

四南海鱼类区系划分

五南海鱼类区系划分的依据

第五章南海的鱼类资源、渔业与渔业区划

一南海的鱼类资源的多样性

二南海区的渔业

三南海渔业区划

四南海渔业区划的依据

第六章南海安全与渔业可持续发展雏议

一南海安全事关大局

二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之管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致谢

展开▼

摘要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缘、4°N-24°N之间的热带、亚热带水域.因周边受印支、马来半岛、印尼和菲律宾群岛的包围,而成为地球上三大半封闭海之一.南海总面积约350万Km<'2>.由于地处欧亚板块、印-澳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故构造活动剧烈.在南海诞生与演化的4500万年的地史中,至少经过两次海底扩张事件、才形成今日-不但有广阔陆架、陆坡,纵横的海槽、海沟,还有深邃的海盆,及众多的海台、海山和星罗祺布的岛礁,这一南海特有的地理景观.南海复杂的地理景观,在炎热气候的协同下孕育着高度丰富的鱼类生物多样性.该文整理了南海分布的鱼类计有2321种,占中国海洋鱼类总数的76.70﹪,它们分隶于26目236科822属,因这些鱼类皆为暖水、暖温鱼种,故区系特征应属印度-马来区系.但鉴于广袤海区中的生境多样性及其地理阻隔,久而久之产生了区系的分异,经作者用相似性聚类,其结果更明晰看出在南海北部陆坡以北(含陆坡与东沙群岛)水域的鱼类区系与东海水域有较高的相似性,而西南沙群岛,包括巽他陆架区则与印-菲鱼类有更高相似性,应划分为二个区系亚单位,并似分属两种资源类型.前者多为较大宗底层经济鱼类,如(鱼旨)科、狗母鱼科、石首鱼科、羊鱼科、石鲈科、大眼鲷科等居多和鲐鲹、鳀、小沙丁等小、中型中上层鱼类为主的资源利用类型.后者则以隆头鱼科、鹦嘴鱼科、蝴蝶鱼科、雀鲷科和裸胸鳝类较多的岛礁鱼类为主,和鲣、狐鲣、金枪鱼等大中型中上层鱼类居多的资源类型,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南海渔业与渔业区划.南海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渔业区划调查时,已编制过渔业区划.在当时条件下,该区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海域的渔业性质、类型和区划,但作者在该论文撰写过程中,从海区地理、特别是构造地貌角度、配合鱼类区系特征,再次审视原渔业区划时,则感到该区划尚存在缺乏景观地理与动物区系依据不足之嫌,故经整理进一步提出了南海渔业区应划为:北部陆架渔业区、陆坡渔业区、巽他陆架和西南沙岛礁等四个次级渔业区及其三级单位划分.此外,论文尚就当前和潜在的南海安全,包括国防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诉表了作者的隐忧、并对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