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虾(Penaeus Vannamei)过敏原免疫活性的研究
【6h】

虾(Penaeus Vannamei)过敏原免疫活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0前言

1虾过敏原蛋白的分离纯化

2虾过敏原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3虾过敏原蛋白的酶联免疫检测

4.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虾过敏原

5加工处理对虾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影响

6.不同品种甲壳动物过敏原的免疫活性分析

7.虾过敏疾病的诊断

8.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接受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虾是人类最优质动物蛋白的来源之一,也是八大类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食用虾引起过敏的潜在危害更值得重视。本论文主要从虾过敏原蛋白的分离纯化、抗体的制备、免疫检测、不同因子对其免疫活性的影响以及虾过敏的诊断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不同患者对虾中过敏原蛋白的识别不同,试验共识别到8个条带,其中识别率最高的是分子量为36kD的原肌球蛋白,超过80%的患者血清IgE能够与其反应,其次是分子量在85kD的蛋白,除此之外,52kD、41kD、31kD、30kD、22kD的蛋白也都有识别。对不同品种的虾的免疫识别发现,虽然虾抽提物的蛋白组分稍有差别,但主要过敏原均为分子量为36kD的原肌球蛋白,其免疫活性没有明显的差别。 2.建立了虾过敏原蛋白活性检测的Dot-ELISA技术体系;利用纯化的虾过敏原蛋白作为抗原分别获得鼠源和兔源的效价为160,000和80,000的抗体。在实验中,本论文首次采用S180细胞刺激经过3次加强免疫的小鼠产生腹水,成功的获得了效价为40,000的虾过敏原蛋白抗体,经过纯化后的抗体效价提高2倍以上,且对虾过敏原蛋白具有特异性。 3.以获得的鼠源抗体为一抗,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虾过敏原蛋白的方法,检测限为1.85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4.79-1400ng/mL,板内变异系数为3.4%~9.1%,板间变异系数在12.9%~19.6%,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4.以鼠源抗体为捕获抗体,胶体金标记的兔源抗体为检测抗体,制备了虾过敏原蛋白检测的免疫渗滤试剂盒,检测限达到250ng/ml,检测时间在15min之内,达到了快速、简便、特异性的要求,但仍需进一步提高灵敏度。 5.本试验首次采用超声波处理虾过敏原蛋白,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超声波能够降低虾过敏原蛋白的免疫活性。在0℃的条件下,超声波处理无论对于虾抽提物还是虾肉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50℃条件下,超声波处理虾抽提物的IC<,50>值比未经处理的增大了10倍。而超声波处理的虾肉其过敏原蛋白的IC<,50>值更是从0.7gg/mL增加到11μg/mL,这说明在50℃条件下超声波处理能够降低虾过敏原蛋白的免疫活性,是一种有效降低虾过敏原蛋白免疫活性的方法。当然这种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来证实。 6.辐照可以导致虾过敏原蛋白免疫活性的变化,当辐照剂量低于10kGy时,处理的虾抽提物和虾肉的免疫活性有稍微增加;当辐照剂量大于10kGy时,虾过敏原蛋白的免疫活性下降。辐照和加热联合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虾过敏原蛋白的免疫活性,10kGy辐照后,在沸水中加热5min,其IC<,50>值是未经处理的抽提物的20-30倍,延长加热时间不能够继续使其免疫活性有明显的下降。 7.利用羊抗人IgE抗体为捕获抗体,以金标虾过敏原蛋白作为检测试剂,建立了诊断虾过敏的免疫渗滤试剂盒,该试剂盒的特异性,重复性好,与商业化的ⅣT702食物过敏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7.5[%],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著录项

  • 作者

    李振兴;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学科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林洪;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虾的养殖;
  • 关键词

    虾; 过敏原; 检测加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