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
【6h】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研究思路

2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2.1黄河三角洲区域概况

2.2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主要类型

2.3数据资料准备与处理

2.4结果与分析

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利用分析

3.1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基础

3.2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与分类

3.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利用分析

4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4.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基础

4.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量方法

4.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4.4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

4.5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5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对策

5.1生态系统管理目标

5.2区域发展规划分析

5.3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对策分析

6主要结论与不足

6.1研究结论

6.2不足

参考文献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旅游价值公益问卷调查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原生湿地生态系统,人类长期的开发利用活动和自然因素都对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影响哪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本文试图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干扰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的长期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为区域湿地可持续开发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选取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区域作为研究区,以1992、1996、2000、2004年四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ArcGIS支持下,揭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湿地总面积由1992年的3,745.38 km2持续增加到2004年的3,872.66 km2,滩涂和苇草地一直是该区的优势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转化较为复杂,反映出黄河、渤海等自然因素和油田开发、海水养殖、农牧生产以及水利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双重复杂影响。 在阐明4大类14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该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利用状况,重点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评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9项服务价值,并揭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提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对策。结果表明,2006年该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28.66亿元,单位面积的服务价值为76.49万元/km2。其中食品生产和气候调节服务价值最高,分别为6.33亿元,其次为氧气生产和水质净化服务,分别为5.96、5.58亿元,物种多样性维持和原料生产服务价值较低,分别为2.3、1.31亿元,休闲娱乐、科研服务和干扰调节服务最低,分别为0.35、0.35、0.14亿元。 结合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结果,本文比较了1992、1996、2000、2006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5.85、21.36、23.53、28.66亿元,并绘制了四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滨海湿地面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滞后现象。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上看,在空间上从内陆到浅海方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增大;在时间上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有逐渐增大趋势;苇草地分布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高于其它区域。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两方面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提供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