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研究——以罗源湾为例
【6h】

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研究——以罗源湾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研究背景

1.2对我国围填海活动的回顾与思考

1.3我国围填海规划现状

1.4围填海评价研究现状

1.5存在问题及本文研究内容

2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的提出

2.1评价内容

2.1.1海湾围填海规划分析

2.1.2分阶段开展评价

2.1.3综合评价

2.2评价体系

2.2.1水动力评价

2.2.2海湾环境化学评价

2.2.3生态评价

2.2.4海洋资源评价

2.2.5社会经济影响综合评价内容与方法

2.2.6综合评估

3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的技术方法

3.1按规划需求进行工况设计

3.1.1工况设计原则

3.1.2工况设计依据

3.1.3工况设计方法

3.1.4工况设计内容

3.2评价体系的技术方法

3.2.1水动力评价方法

3.2.2海湾环境化学评价方法

3.2.3生态评价方法

3.2.4海洋资源评价方法

3.2.5社会经济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3.2.6综合评估法

3.3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

4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在罗源湾的应用

4.1罗源湾概况

4.1.1地理位置

4.1.2罗源湾海洋功能区划

4.2罗源湾围填海工况设计

4.2.1围(填)海规划

4.2.2围填海工况设计

4.3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在罗源湾的应用

4.3.1水动力评价

4.3.2围填海规划方案对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估

4.3.3海洋资源评价

4.3.4综合评价结论

4.4罗源湾数据共享平台的实现

4.4.1 OPeNDAP数据服务的实现

4.4.2 LAS数据服务的实现

5结论和展望

5.1主要结论

5.2创新点

5.3存在问题

5.4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压力的不断增大,对土地的需求非常迫切,围垦造地成为解决沿海耕地资源贫乏的重要途径。然而,围填海在带来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围填海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 以海湾围填海规划分析为基础,将评价时间界定为现状评价、回顾性评价和预测性评价,并基于海洋水动力、海洋化学、生态、资源、社会经济效益等五类指标,应用分层次筛选法与综合评价法,对围填海工况进行综合影响评价,确定围填海方案的适宜性。从而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 在充分理解各涉海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各种规划内容及规划之间用海需求的协调性和矛盾冲突,依据优势资源优先与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相结合原则。提出了围填海工况设计的基本思路、原则与工作方法。 在科学方法上,采用潮流、泥沙、水交换、水质模型等数值模拟方法与环境容量、生物生态、海洋资源、社会经济分析等学科方法进行集成应用的技术手段,探讨了海湾围填海规划方案的实施对海湾水动力、海洋化学、海洋生态、海洋资源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在分学科研究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次筛选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围填海规划方案进行定量评价和优选,以获得各海湾围填海最佳评价方案。 构建了海湾围填海数据开放式共享平台,将观测资料和模拟结果通过该平台进行集成化,并可通过观测数据和模拟不断更新平台,使其成为海湾围填海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海湾围填海评价这一科学评价体系。 将该体系应用于罗源湾,通过海洋数值模型并结合生物生态方面的综合研究,科学评价了围填海活动对海湾累积影响效应,并进行了定量和半定量的科学评估,为海湾围填海规划以及开发利用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