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山东沿海县市为例
【6h】

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山东沿海县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0 导言

0.1 研究背景

0.2 国内外研究动态

0.2.1 国外研究动态

0.2.2 国内研究动态

0.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0.3 研究目的与意义

0.3.1 研究目的

0.3.2 研究意义

0.4 研究思路与方法

0.4.1 研究思路

0.4.2 研究方法

0.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1 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

1.1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1.1.1 增长极理论

1.1.2 辐射理论

1.1.3 梯度发展理论

1.1.4 区域分工理论

1.2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1.2.1 有关产业结构的理论

1.2.2 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

1.3 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

1.3.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1.3.2 拉尼斯-费景汉二元经济模型

1.3.3 乔根森模型

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1.5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关理论

1.5.1 县和县域

1.5.2 县域经济

1.5.3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2 国外县域(郡县)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2.1 美国

2.1.1 地方政府管理模式高效

2.1.2 重视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

2.1.3 科学管理农业,保证并提高农民收入

2.1.4 地方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

2.2 韩国

2.2.1 分阶段开展新村运动,促进农村现代化

2.2.2 广泛开展组织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2.2.3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切入点,统一规划村镇建设

2.2.4 大力发展农民互助合作银行

2.2.5 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新村建设

2.3 日本

2.3.1 实行农业保护制度,保护农民利益

2.3.2 发展信息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

2.3.3 农业金融体系发达

2.3.4 规划村镇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2.3.5 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创建新产业

2.4 国外县域(郡县)经济发展实践的启示

2.4.1 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

2.4.2 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新产业和特色经济

2.4.3 高度重视城镇的规划建设,努力营造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

2.4.4 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观念,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4.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保方面城乡统一

2.4.6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3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山东省县域概况

3.2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3.2.1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有力带动了所在地市和全省经济发展

3.2.2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3.2.3 财政实力不断壮大,统筹城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3.2.4 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3.2.5 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3.3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与发达省份县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3.3.2 县域间存在较大差距

3.3.3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矛盾突出

3.3.4 经济结构仍不尽合理

3.3.5 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3.4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

3.4.1 对外开放是从沿海开始的

3.4.2 沿海县市地理位置优越

3.4.3 沿海县市物产丰富

3.4.4 沿海县市交通条件优越

4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4.1 民营经济带动型--即墨市

4.1.1 即墨市概况

4.1.2 即墨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分析

4.2 产业集群带动型--胶南市

4.2.1 胶南市概况

4.2.2 胶南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分析

4.3 开放型经济带动型--胶州市

4.3.1 胶州市概况

4.3.2 胶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分析

4.4 生态经济带动型--垦利县

4.4.1 垦利县概况

4.4.2 垦利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分析

4.5 城乡一体化带动型--龙口市

4.5.1 龙口市概况

4.5.2 龙口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分析

4.6 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寿光市

4.6.1 寿光市概况

4.6.2 寿光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分析

4.7 海洋经济带动型--荣成市

4.7.1 荣成市概况

4.7.2 荣成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分析

5 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提升

5.1 沿海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5.1.1 沿海县域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

5.1.2 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

5.1.3 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正由粗放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5.1.4 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由竞争走向竞合

5.2 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提升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原则

5.2.1 总体思路

5.2.2 具体原则

5.3 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提升的着力点

5.3.1 工业化

5.3.2 城镇化

5.3.3 特色化

5.3.4 集群化

5.3.5 开放化

5.3.6 城乡一体化

5.3.7 县域发展组团化

5.4 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提升的途径

5.4.1 产业结构的创新提升

5.4.2 所有制结构的创新提升

5.4.3 技术结构的创新提升

5.4.4 市场结构的创新提升

5.4.5 要素配置的创新提升

6 加快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6.1 对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实施财政支持

6.1.1 完善县市财政管理体制

6.1.2 灵活运用税收政策

6.1.3 加大财政支农支企力度

6.1.4 推进和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

6.2 对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6.2.1 发展和壮大农村信用社

6.2.2 完善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6.2.3 建立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互动机制

6.2.4 营造有利于县域金融发展的社会信用环境

6.3 对沿海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产业指导

6.3.1 合理调整三次产业比重

6.3.2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6.3.3 加快特色经济发展

6.3.4 发展块状经济

6.3.5 引进外部经济

6.3.6 积极发展生态经济

6.4 正确发挥地方各级政府对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6.4.1 省政府

6.4.2 地市政府

6.4.3 县级政府

6.5 加大东西合作力度,统筹区域发展

6.6 尽早启动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6.7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县域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繁荣和绝大多数人民的富裕。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推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县域经济发展予以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措施,拓宽思路,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县域经济实现了长期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县域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沿海县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地理区位、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历史人文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及其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面临的新形势,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提升,以促进沿海县域经济更好发展,同时也为内陆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论文运用对比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系统分析法,以山东沿海县市为例,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力图达到三个研究目的:对沿海已有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对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提升;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促进沿海县域经济发展。
   论文以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在借鉴美国、韩国和日本县域(郡域)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沿海县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并总结归纳了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七种模式。分别是:(1)以即墨市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2)以胶南市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3)以胶州市为代表的开放型经济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4)以垦利县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5)以龙口市为代表的城乡一体化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6)以寿光市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7)以荣成市为代表的海洋经济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然后,从国内外实际出发,指出当前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以往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沿海县域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正由粗放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县域经济发展由竞争走向竞合。从沿海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出发,确立了创新提升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的总体思路,提出应遵循统筹发展、着眼当前兼顾长远、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三个原则和以工业化、城镇化、特色化、集群化、开放化、城乡一体化、县域发展组团化作为着力点,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和要素配置等方面对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提升。
   最后,提出了加快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即:对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实施财政支持;对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对沿海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产业指导;正确发挥地方各级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加大东西合作,统筹区域发展;启动关系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