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风险导向的公共工程投资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研究
【6h】

风险导向的公共工程投资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谨献

0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1.1.1 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审计风险

1.1.2 审计事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需要建立新的审计模式

1.1.3 将风险意识贯穿审计全过程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适应现有形势的要求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的目的

1.3.2 对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现状的评价

1.3.3 研究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的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与文章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文章的内容与框架

2 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的构建

2.1 相关基础理论

2.1.1 系统论与战略管理理论

2.1.2 风险管理理论

2.1.3 跟踪效益审计理论

2.2 构建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2.2.1 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的特点

2.2.2 我国目前开展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的现状

2.2.3 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的构建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2.3 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的构建内容

2.3.1 构建的思路

2.3.2 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流程图

2.4 构建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的可行性

3 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3.1 公共项目列入年度效益审计计划前的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3.1.1 对公共项目进行审计权限情况的调查

3.1.2 对是否存在可用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3.2 公共项目与跟踪效益审计相关的宏观战略层面风险

3.2.1. 跟踪效益审计不同跟踪年度的宏观层面风险识别与评估

3.2.2 公共项目宏观战略层面针对跟踪效益审计的风险

3.2.3 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宏观战略层面风险的识别

3.2.4 公共项目宏观战略层面风险的评估

3.3 公共项目与效益相关的流程风险分析与剩余风险的确定

3.3.1 公共项目流程环节针对跟踪效益审计的风险因素

3.3.2 不同跟踪效益审计年度流程环节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范围的确定

3.3.3 公共项目本身与跟踪效益审计相关的流程环节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3.3.4 剩余风险分析与确定

3.3.5 跟踪审计方式要求的对风险识别、评估结果进行的处理

4 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风险的应对

4.1 制定跟踪效益审计的审计策略

4.1.1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4.1.2 跟踪效益审计介入的时间点的确定

4.1.3 确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

4.2 针对整体层面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4.2.1 针对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导致风险的应对措施

4.2.2 针对效益评价滞后性产生的风险的应对措施

4.2.3 制定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

4.2.4 明确审计组人员分工及职责

4.2.5 确定审计工作的相应工作制度

4.3 跟踪效益审计针对认定层面风险的应对措施

4.3.1 审计证据

4.3.2 审计测试

4.3.3 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风险因素的变化

4.3.4 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风险的再次评估

4.3.5 跟踪效益审计风险发生变化的应对措施

4.4 完成审计

4.4.1 审计证据分析、汇总

4.4.2 审计报告初稿复核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

4.4.3 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报告应列示的几个方面

5 案例分析

5.1 基本情况

5.2 开展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的实施情况

5.2.1 项目列入年度效益审计计划前的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5.2.2 评估认定公共项目与效益相关的宏观战略层面的风险

5.2.3 公共项目与效益相关的流程分析与剩余风险的确定

5.2.4 项目审计风险的应对

5.2.5 完成审计

5.3 审计结果

5.4 案例总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6.2.2 完善具体实施规章

6.3 研究的局限性

6.4 后续研究建议

6.4.1 社会中介机构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

6.4.2 对社会中介跟踪审计结果运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是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开展的较晚,开展的范围及积累的经验有限,现今对我国审计界对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的研究尚都处在制度导向的基础上,制度导向基础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由于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审计效率低下、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工作隐含着巨大的审计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现今审计界研究的热点,其具有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特点,有效的克服了制度导向的审计模式的缺点,但现今的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的研究成果多是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作者拟通过分析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的特点及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异同点,结合我国开展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的现状,对现行的跟踪效益审计模式进行变革,将现代风险导向的理念、思路应用到公共项目的跟踪效益审计中,构建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的跟踪效益审计模式,并针对该模式的流程详细阐述了具体的风险的分析及认定的方法,研究如何利用这种模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并结合案例充分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本文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
   第1章绪论,主要阐述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的研究背景及动机,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界定研究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等。
   第2章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的构建,首先介绍理论基础(系统理论、战略管理思想、风险管理理论与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理论),比较了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与独立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差异,阐述了构建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第3章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在了解公共项目概况的基础上,首先进行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前的风险的识别与分析;与效益相关的宏观战略层面风险的识别与分析;与效益相关的流程分析与剩余风险的确定即评估及认定与效益相关的风险。
   第4章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风险的应对,针对前面识别和评估出来的风险确定审计策略,确定跟踪效益审计的介入时间,制定针对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整体层面及认定层面风险的应对措施,确定跟踪效益审计过程中风险发生变化的应对措施,执行各项措施,完成审计工作。
   第5章案例剖析,结合某场馆项目审计,介绍风险导向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的运用,并分析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6章结论,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得出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后续研究的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将现代风险导向的理念、做法应用到公共项目的跟踪效益审计中,构建了以风险导向的公共项目的跟踪效益审计模式,并对模式的具体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