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与模式研究
【6h】

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与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谨献

0 引言

0.1 研究的背景

0.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动态

0.3.1 国外研究动态

0.3.2 国内研究动态

0.3.3 发展生态农业遇到的问题

0.4 论文主要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0.4.1 结构安排

0.4.2 基本思路

0.4.3 研究方法

0.4.4 本文创新之处

1 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理论概述

1.1 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及特占

1.1.1 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

1.1.2 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特占

1.1.3 山区生态农业特占

1.2 山区生态农业综合丌发的基本理论

1.2.1 系统的整体性理论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3 生态经济理论

1.2.4 范围经济理论

1.3 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路径

1.3.1 山区生态农业开发的几种生产模式

1.3.2 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综合效益

2 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条件分析

2.1 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分析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水资源

2.1.4 土壤及利用状况

2.1.5 植被与物种

2.2 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经济与社会条件分析

2.3 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分析

2.3.1 自然资源条件优势

2.3.2 政府及社会各界重视

2.3.3 市场需求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2.3.4 地域优势

3 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实证分析

3.1 莱芜北部山区雪野生态农业综合丌发

3.1.1 雪野地理位置及传统生产模式

3.1.2 莱芜北部山区雪野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现状

3.1.3 莱芜北部山区雪野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分析

3.2 莱芜北部山区野槐峪生态农业综合开发

3.2.1 野槐峪地理位置及传统生产模式

3.2.2 野槐峪发展现状

3.2.3 野槐峪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分析

3.3 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效益评价

3.3.1 经济效益

3.3.2 生态效益

3.3.3 社会效益

4 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与改进建议

4.1 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总结与特色分析

4.1.1 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总结

4.1.2 综合开发模式特占总结

4.2 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3 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对策与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实施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对农村培育优质资源,开拓新的市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大意义。探求生态农业在我国,尤其是我国山区发展的有效模式,能够提高生态农业在我国推广应用效率,加快山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国内外可持续农业发展理论为指导,深入莱芜北部山区有关方面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莱芜北部山区典型范例的实地考察和走访,全面分析研究了莱芜市北部山区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经济与社会及农业生产等状况:莱芜市北部山区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农业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生态农业已见雏形。但还存在耕地持续递减、土地退化、农业生态结构比较脆弱、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本文通过雪野生态农业示范园和野槐峪村这两个典型范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等理论知识为指导,系统地分析考察了莱芜北部山区态农业的发展变化,深入研究总结了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归纳总结出了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政府、企业和村民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合作的综合开发模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显著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分析研究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的优劣势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实例,本文提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即加强宣传、完善法规、制订标准:通过政府、企业和村民的合力,加快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
   本研究对于同类型地域的生态农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