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碳贸易约束下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创新系统效率研究
【6h】

低碳贸易约束下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创新系统效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引言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0.2 论文的逻辑框架、内容体系及研究方法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1 低碳经济与我国钢铁贸易关系研究

1.1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概述

1.2 我国钢铁制造业发展现状概述

2 我国钢铁制造业创新系统效率评价方法分析

2.1 我国钢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计量模型分析

2.2 DEA方法分析

3 低碳贸易约束下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创新系统效率实证分析

3.1 我国钢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实证分析

3.2 低碳贸易约束下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创新系统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4 提高我国钢铁产业创新系统效率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完善的钢铁产业技术创新系统

4.2 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

4.3 在适当时机引入碳税

4.4 建立具有适当产业集中度的完善产业链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钢铁产业作为高碳产业必须积极适应世界经济的变化,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减少隐含碳排放。由于我国的技术水平相比于世界发达国家相对落后,再加上巨大的钢铁产量,使得我国钢铁制造业隐含碳排放量巨大。在低碳贸易背景下,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制定低碳贸易壁垒,提高了钢铁产品的出口门槛,使得我国的钢铁产品出口处于不利的国际环境。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变化趋势以及新的贸易规则,创新是我国钢铁产业获得贸易优势的唯一选择。对低碳贸易约束下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创新系统效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创新系统效率做出客观的评估,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对提高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于本文的研究背景是低碳经济,所以本文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我国钢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量,在计算过程中本文以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并查阅相关统计年鉴得出2005-2011七个年份我国钢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量(单位:亿吨),分别为0.85、2.99、4.73、4.94、2.08、4.17、5.30。
  在计算出我国钢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全面、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 DEAC2R模型对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创新系统效率进行评估。通过LINDO软件对模型的求解,本文得到2005-2011年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创新系统效率值,并进一步从综合效率、规模系统效率、投影及影子价格四方面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综合效率值方面,在2005-2011年七个年份中,2005、2009、2011年钢铁制造业创新系统是DEA有效的;2006、2007、2008、2010四年是DEA相对无效的,这七年综合效率值的平均值为0.9189,说明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创新系统效率是比较高的。第二,规模效率方面,2005、2009、2011年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是有效的;2006、2007、2008、2010四年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是无效的。第三,投影分析给出了非DEA有效年份的各指标的改进值,为我国钢铁制造业提高创新效率提供了依据。第四,影子分析找出了对钢铁制造业创新系统效率影响较大的指标,即隐含碳的排放量,所以要提高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要改进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量。
  根据实证结果,本文辨别出了对钢铁行业创新系统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的因素即隐含碳的排放量,因此要提高我国钢铁产业创新系统效率要着重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低碳技术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此外要加强对钢铁产业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钢铁制造业创新系统效率的四条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引进清洁生产机制,改善碳排放强度、引入碳税、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