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部分高校体弱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6h】

山东部分高校体弱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选题依据及背景情况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研究任务

1.4相关定义

2.国内研究现状

2.1高校体弱学生构成情况

2.2高校体弱学生的体质概况

2.3高校体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2.4高校体弱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

2.5目前高校体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途径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4.结果及分析

4.1山东部分高校体弱学生基本情况

4.2山东部分高校体弱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基本现状的调查

4.3山东部分高校体弱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动机及影响因素

4.4体弱学生对学校针对其展开的相关对策的态度调查

5.结论与对策建议

5.1山东部分高校体弱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的结论

5.2山东部分高校体弱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对策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在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的现实下,国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一般学生不同,一部分学生群体在体育运动中因生理或心理上的相对弱势,总是处于较为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亦较少,甚至无法参加《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我们把这部分在体育运动中处于相对弱势并向所在高校提出《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免测申请且能出示正规医院病历或证明后经学校相关部门予以免测的群体称为体弱学生。本研究以山东省5所高校583名体弱学生为调研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部分高校体弱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山东部分高校的体弱学生对于余暇生活时间的支配与利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时间主要用于上网或看课外书报杂志、学习专业知识以及进行体育锻炼,而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等课余体育锻炼已经逐步得到体弱学生的认可及青睐。
  目前山东部分高校中不能坚持进行有规律体育锻炼的体弱学生仍存在一定比例,更有部分体弱学生除了参加学校必修的体育课外从不主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等课余体育锻炼;在运动频率、运动时间等方面亦存在问题,多数被调查的体弱学生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时无法做到持续性,很难达到“每天进行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标准;不同构成类型的体弱学生在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时有所差别,仍有一定数量的体弱学生感觉并不轻松,部分肢体严重残缺的体弱学生甚至感到非常费力;能够意识到运动前后需要进行热身及整理放松活动的体弱学生较少,尤其是既具有此类意识又坚持每次均进行此类活动的体弱学生较少,大部分体弱学生只做到偶尔在运动的前后进行热身及整理放松活动;体弱学生掌握的有关体育锻炼方面的理论知识尚有不足。多数体弱学生无法科学且有规律的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仍旧存在并亟需解决。
  多数体弱学生不喜欢在陌生的环境同不熟悉的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在朋友及练友的陪伴下进行体育锻炼使得体弱学生更容易自我放松,排除顾虑;由于学业等压力,他们多数选择在早上或晚上进行“阳关体育运动”;在运动内容的选择上,慢跑及徒步走成为男女生都乐于接受的运动内容,男生较偏向于球类运动,不太能接受瑜珈等内容,女生则喜欢形体等不会过于激烈的运动,对于力量练习不感兴趣,其选择结果符合20岁左右男女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体弱学生对待“阳光体育运动”的态度端正且具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体弱学生希望通过体育保健课这一目前高校针对体弱学生普遍采用的授课形式来解决顺利上好体育课的问题,并且希望学校开设健身理论等选修课程,也接受学校对体弱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所采取的相关规定与措施。
  体弱学生中的多数人在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时没有明确的计划与目标,其参与动机及目的依次为:身体康复、强身健体、拓展交友圈、提升适应能力、消遣娱乐、增强个人成就感同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社会以及家庭的影响、所处运动环境、高校的态度成为影响山东部分高校体弱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从多方面阐述其有关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