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贺兰山地区下古生界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格局演化
【6h】

贺兰山地区下古生界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格局演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前言

0.1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0.2研究思路与方法

0.3主要研究成果

0.4论文工作量

1区域地质背景

2地层划分与对比

2.1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2.2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29,60-63]

2.3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案

2.4地层与残余地层展布

3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

3.1岩石类型与岩石学特征

3.2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3.3区域沉积格架及沉积演化模式

4岩相古地理及其演化

4.1岩相古地理及其研究意义

4.2编图思路及方法

4.3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4.4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5结论和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贺兰山地处中国北方东、西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枢纽地区,被华北克拉通(鄂尔多斯地块)、阿拉善地块与中祁连—柴达木地块组成的“三角地带”所围限。由于该地区处于复杂、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自古生代以来其构造活动强烈且频繁,并表现出“多旋回”的特点。近二十年来,根据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质年代学、地球物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地质学者们基于不同研究区背景(中国西北部、鄂尔多斯盆地本部、阿拉善地块等)对于贺兰山地区地质概况略有提及。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贺兰山周缘地区,而以贺兰山地区为主体研究对象则较少。前人对于贺兰山地区多侧重于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等某个领域或某个局部地区的研究,缺乏对贺兰山地区全区沉积体系的系统性认识,本论文着重研究贺兰山地区下古生界沉积体系、沉积模式及古地理演化。
  依据贺兰山地区下古生界(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发育特征,结合研究区构造背景与古地理格局、沉积物类型以及古生物分布特征,将贺兰山及其周缘地区划分为贺兰山地层区、祁连地层区以及华北地层区3个地层分区和桌子山—灵武、银川—贺兰山、青龙山—平凉、中卫、北祁连、走廊、鄂尔多斯以及华北8个地层小区。基于地层统层及对比工作,结合前人对于研究区地层的研究成果,对照最新国际地层表,系统地对比分析了贺兰山地区下古生界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以此建立了下古生界地层划分与方案,并总结了贺兰山地区下古生界残余地层展布特征。
  系统地归纳了贺兰山地区岩石类型,其中以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分布最为广泛,遍及整个贺兰山地区。碳酸盐岩包括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碎屑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等。此外,蒸发岩、硅质岩火山碎屑岩、变质岩等等其它种类岩石都在研究区内发育。
  根据贺兰山地区下古生界野外地质露头、岩石学及岩石样品磨片、古生物、沉积构造、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研究区范围内将贺兰山地区下古生界地层划分为海岸沉积、碳酸盐台地沉积、台地边缘斜坡以及深水斜坡四大沉积类型,并对每类沉积相展布与横向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下古生界区域沉积格架以及沉积演化模式。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内沉积体系纵向展布特征,综合各类沉积体系及其特征,制定了编图思路和方法,编制了下古生界主要层位的岩相古地理图,探讨了贺兰山地区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及沉积古地理演化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