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宫泽贤治文学中的“愚人”研究
【6h】

宫泽贤治文学中的“愚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1. “愚人”的“非常态”特征

1.1 “愚人”外貌上的“非常态”特征

1.2 “愚人”性格上的“非常态”特征

2. 作为边缘人的“愚人”——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与重建

2.1 跨越式扰乱边界

2.2 话语权的缺失与复得

2.3 存在价值的肯定与实现

3.从修罗到“愚人”

3.1 修罗的定义

3.2 从修罗到“愚人”——救赎之路

3.3 “愚人”的宗教性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宫泽贤治作为童话作家、诗人、农业改革家等,在日本文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日本学术界已从不同角度研究宫泽贤治及其作品,可谓百家争鸣。其中,“愚人”形象及其思想在宫泽贤治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然而,关于“愚人”,日本学者的大部分研究,或是将“愚人”与贤治简单地联系在一起,或是仅仅论及“愚人”本身,或是批判贤治的创作充满了说教气息。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尚未展开,甚至可以说即使是关于宫泽贤治整体的考察在国内学术界也仍然比较薄弱。
  本论文中,首先对贤治作品中,特别是童话作品中的“愚人”形象及其思想进行分析,进而阐述“愚人”的创作意义以及创作渊源。
  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二章用边缘人理论分析“愚人”的创作意义以及第三章第三节“愚人”的程式化圣愚特征为本文的创新点,也是本文重点加以论述的部分。
  第一章主要探讨贤治童话作品中的“愚人”外在的“非常态”特征。“愚人”因为相貌不同而被视为丑陋、愚蠢,即使不被视为丑陋也被视为异类。“愚人”们在性格上也是“非常态”的,他们极为善良、温和,有时甚至是胆小、懦弱,这又与周围人们不同。
  第二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愚人”的创作意义。笔者认为“愚人”作为边缘人物,通过三种方式对主流价值观予以了颠覆与重建。这三种方式是跨越式扰乱边界、话语权的复得、肯定和实现自我的存在价值。本文中的边缘人,主要指与某种主流文化相悖的非主流文化群体。“愚人”这一类“非常态”的人物,从地域上离开自己居住的世界或者从心理上跨越了边界,出现在一成不变的既定的社会中时,便会对共同体产生扰乱与冲击。而他们最初在共同体中是没有话语权的,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收获了话语权之后,完成了自身地位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愚人”虽被视为无用之物,但他们坚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并通过“对话”的方式实现,使自己的思想慢慢渗透到主流价值观中。
  第三章考察“愚人”的创作渊源。贤治创作“愚人”是要为其思想中的另一重要主题——修罗意识探索一条救赎之道。贤治的修罗是易怒、焦躁、冲动、好战,内心却又充斥着悲伤、绝望和孤独的情绪,并时常陷入矛盾的存在。为此贤治终其一生,不断地探索着一条解脱的道路,创作出了温和、沉稳、信仰坚定的“愚人”,求得从修罗到“愚人”的转变。另外,由于贤治一生深受法华经的影响,并对基督教有所涉猎,因此贤治创作的“愚人”不可避免带有宗教色彩。笔者认为,“愚人”不仅与佛教中的常不轻菩萨的形象有相通之处,还具备基督教圣愚形象的二律背反特征。他们在精神上绝对自由、弃绝世俗伦理并拥有对社会历史进程的超越视角。
  贤治从少年时代起就深深地陷入修罗的矛盾之中,他终其一生不断探索一条解脱的道路。可以说,贤治创作“愚人”的过程就是他探索的过程。贤治借助“愚人”不仅是为了救赎自身、表达他的宗教理想,更是为了救赎所有人,实现所有人的幸福。

著录项

  • 作者

    杨娜;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学科 日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英;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313.078;
  • 关键词

    日本文学; 宫泽贤治; 童话创作; 圣愚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