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对中国产业安全的负面效应和应对机制
【6h】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对中国产业安全的负面效应和应对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 导言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论文的结构体系及研究方法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4 论文的创新点

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和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1.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理论综述

1.2 产业安全理论综述

2 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化发展现状及负面效应分析

2.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发展历程

2.2 跨国公司独资企业行业分布特点及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负面效应

2.3 跨国公司独资企业地区分布及对中国产业布局的负面效应

2.4 跨国公司独资企业竞争力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负面效应

3 产业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BP 神经网络及其改进模型

3.2 产业安全影响的指标体系构建

4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对中国产业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4.2 三层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各层神经元数的确定

4.3 改进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测试

4.4 改进 BP 神经网络模型实证评价结果分析

5 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趋势下维护产业安全的国际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

5.1 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趋势下发达国家维护产业安全的做法

5.2 发展中国家在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影响产业安全方面的做法

5.3 国际经验对中国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下维护产业安全的借鉴

6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下中国维护产业安全的应对机制

6.1 中国政府应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机制构建

6.2 中国产业应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机制构建

6.3 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机制构建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独资化是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在新时期出现的新变化,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趋势还将今后在一段时间持续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倾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独资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新建绿地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之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以合作经营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改革开放之后到中国加入 WTO之前,中外合资经营占据着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主导地位;中国加入 WTO之后,外商直接投资方式逐渐转变为以独资经营为主。二是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方通过对中方股权的收购实现独资化经营。尤其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布局的调整,其独资化发展倾向愈加明显。例如2004年日化行业巨头著名跨国公司宝洁对原合资企业中方(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股权的收购、2013年百事可乐对原合资企业中方(深深宝)股权的收购。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对我国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竞争力、我国产业未来的发展和产业政策制定都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地区、产业和企业三个方面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新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我国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竞争力已经出现的和潜在的负面效应。二是通过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业安全评价模型分析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程度。通过构建改进 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2000年中国入世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的发展工业产业安全状况持续恶化,2005年达到威胁状态,随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5年-2010年产业安全状况有所缓解,在金融危机的影响消退之后2011年产业安全状况重新达到威胁状态。三是针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负面效应,从政府、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建立应对机制。应对机制具体表述如下:(1)政府层面:完善外资管制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的外资管理法律体系;基于产业安全对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目标设定建立针对不同行业特
  点和发展情况的产业战略形成机制(2)产业层面:产业内部行业协会管理机制,产业内部互助合作和研发创新机制(3)企业层面:自主品牌形成机制;人才开发、利用和保护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