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产城融合发展的财政实现路径
【6h】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产城融合发展的财政实现路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0.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0.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0.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0.4.1 创新之处

0.4.2 研究不足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的财政实现机理

1.1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思想

1.1.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1.2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

1.2 产城融合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1.2.1 产城融合的概念界定

1.2.2 产城融合发展的内涵

1.2.3 产城融合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的作用体现

1.3 产城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

1.3.1 区位理论

1.3.2 产业集聚理论

1.3.3 产城一体化理论

1.4 财政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基本原理

1.4.1 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4.2 财政在产城融合过程中的职能定位

1.4.3 财政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政策工具选择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产城融合发展现状

2.1 产业发展概况

2.1.1 产业布局情况

2.1.2 产业结构调整态势

2.1.3 产业技术水平

2.2 城镇化建设格局

2.2.1 城镇化总体格局

2.2.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2.3 人口结构演化

2.2.4 城镇环境保护

2.3 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成就

2.3.1 城镇化进程加快

2.3.2 产业基础逐步增强

2.3.3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2.3.4 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产城融合度的综合评价

3.1 产城融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产城融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1.2 产城融合度综合评价指标说明与指标设计

3.1.3 产城融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意义

3.2 山东省产城融合度综合评价

3.2.1 数据来源

3.2.2 产城融合度测量模型

3.2.3 山东省各市产城融合度测算及分类

3.2.4 结果分析

3.3 山东省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滞后的城镇化进程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3.3.2 孱弱的产业支撑功能限制城镇化发展基础

3.3.3 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降低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3.3.4 资源的刚性约束突增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

4 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经验

4.1.1 德国鲁尔区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4.1.2 美国尔湾市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4.1.3 英国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4.2 国内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经验

4.2.1 广东佛山北洛镇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措施与效果

4.2.2 成都蒲江县寿安镇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措施与效果

4.2.3 江苏江阴璜土镇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措施与效果

4.3 国内外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4.3.1 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建设

4.3.2 财政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3.3 财政加强技术资本的引进和开发

4.3.4 财政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弥补市场失灵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产城融合发展的财政实现路径

5.1 巩固产城融合的经济关联:加大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力度

5.1.1 优先扶持主导产业发展

5.1.2 优化城市产业集群

5.1.3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5.2 强化产城融合的城市承载:优化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结构

5.2.1 完善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5.2.2 注重彰显城市生活品质的社会公共服务发展

5.2.3 提升突出城市特色的文化内涵

5.2.4 营造宜居城市的良好生态环境

5.3 夯实产城融合的产业根基:加强财政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5.3.1 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水平

5.3.2 促进生产要素合理布局

5.3.3 鼓励人口的自由流动

5.4 优化产城融合的宏观环境:健全财政配套措施与技术支撑

5.4.1 拓宽财政融资渠道

5.4.2 协调政府间财政利益分配

5.4.3 增强对财政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管水平

5.4.4 加强信息化建设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产城融合已成为当前城镇建设的一大趋势,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城镇,城镇发展离不开产业,两者只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选题以山东省为例,试图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财政如何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这一命题,结合理论及实证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归纳总结出山东省产城融合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产城融合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财政实现路径。
  本选题首先从新型城镇化的的内涵出发,阐述核心要求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需形成合理的城镇规模体系、与产业发展协调共进、不断提升城镇质量内涵并且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基于产城融合的概念,指出其内涵主要表现为功能复合、结构匹配、空间融合三个方面,并概括产城融合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的作用以明确产城融合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其作用具体体现在产城融合不仅有助于增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还是奠定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它的发展能够拓展新型城镇化的承载空间。结合区位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产城一体化理论等理论依据,总结财政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在于产业协调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的提升均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并明确财政在产城融合过程中,不仅是提供公共物品的物质基础,还引导着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方向并且发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功能,继而概述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及国债政策等政策工具如何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其次,分别描述产业发展状况与城镇建设现状:产业方面,山东省的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并已具有明显优势,产业结构向着“三二一”的格局稳步调整,同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城镇化方面,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重点镇,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就业结构逐步发展为“二三一”模式,同时城镇环境也得到有效保护。进而总结出山东省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成就:2013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3.75%,表明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一、二、三产业的扎实推进凸显产业基础逐步增强;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增加,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人均收入与支出逐年稳定增长,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接着,构建涵盖产业经济表现、产业技术支撑、产业绿色成本等产业指标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城市化水平、城镇环境保护等产城融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产城融合度的主要因素,并计算得出各因子权重,运用模型测算产城融合度。继而对山东各市产城融合水平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将17市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等级,青岛市、济南市产城高度融合;第二等级烟台市、淄博市、潍坊市、威海市、东营市、泰安市、临沂市产城融合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第三等级,济宁市、莱芜市、滨州市产城融合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第四等级,枣庄市、日照市、德州市、聊城市产城融合略低于中等水平;第五等级,菏泽市处于产城低度融合水平。
  依据山东各市产城融合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山东省产城融合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各市参差不齐的城镇化质量、不完善的城镇规模体系与缺乏特色的城镇建设等城镇化滞后的表现,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产业结构升级步伐迟缓、产业集群效应发挥不够理想及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等造成孱弱的产业支撑功能,限制城镇化发展基础;相对滞后的公共服务与有所欠缺的基础设施,降低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资源骤减与城镇污染持续加重使得资源的刚性约束突增,加大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
  最后在梳理国内外产城融合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财政可用于扶持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建设、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资本的引进和开发、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弥补市场失灵等经验,为山东省实现真正的“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提出加大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力度,扶持主导产业、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产城融合的经济关联;通过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文化内涵、生态环境等方面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结构,强化产城融合的城市承载;加强财政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水平,促进生产要素合理布局,鼓励人口自由流动,夯实产城融合的产业根基;同时,注重健全财政配套措施与技术支撑,优化产城融合的宏观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