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东海及黄海典型贝类养殖区脂溶性贝毒特征研究
【6h】

我国东海及黄海典型贝类养殖区脂溶性贝毒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文献综述

1.1 脂溶性贝毒概述

1.1.1 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Toxins,DST)

1.1.2 蛤毒素(Pectenotoxin,PTX)

1.1.3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

1.1.4 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zcid,AZA)

1.1.5 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BTX)

1.1.6 螺环内酯毒素(Spirolides,SPX)

1.1.7 Gymnodimine毒素(GYM)

1.2 脂溶性贝毒的来源

1.3 脂溶性贝毒的分析方法

1.3.1 生物分析法

1.3.2 化学分析法

1.4 鳍藻研究概述

1.4.1 采集方法

1.4.2 形态特征

1.4.3 毒素组成

1.4.4 国内研究现状

1.5 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SPATT,Solid Phase Absorption Toxin Tracking)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路线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技术路线

2.东海典型养殖区及青岛近海鳍藻形态观察和毒素检测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鳍藻样品的采集与计数

2.2.2 鳍藻细胞的挑取

2.2.3 鳍藻的形态学观察

2.2.4 鳍藻的毒素提取

2.2.5 LC-MS/MS分析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1 鳍藻的形态学鉴定

2.3.2 鳍藻的种群密度统计

2.3.3 鳍藻的毒素分析结果

2.4 小结

3.典型贝类养殖区贝类体内脂溶性贝毒的组分特征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的采集

3.2.2 样品制备

3.2.3 LC-MS/MS分析条件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东海典型贝类养殖区贝类毒素组分

3.3.2 青岛流清河近海贝类毒素组分

3.4 小结

4.应用SPATT技术监测水体中脂溶性毒素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制备

4.2.2 LC-MS/MS分析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3.1 SPATT样品的毒素分析结果

4.3.2 分级粒径的颗粒物毒素分析结果

4.4 小结

5.结论

6.创新与展望

6.1 本文的创新之处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有害赤潮在全球范围内的沿海国家及地区频繁发生,其频率、强度以及波及范围呈逐年增大的趋势。赤潮中的一些藻类能够产生藻毒素,经食物链传递到贝类体内并累积,潜在威胁消费者的健康。脂溶性贝毒(LipophilicShellfish Toxins,LST)在贝类样品中的检出率高,对海洋渔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2011年,我国浙江宁波和福建宁德发生了一起因食用染毒贝类导致的大规模群体性腹泻性贝毒中毒事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论文研究选取东海的枸杞岛和晴川湾两个贝类养殖区,对不同养殖贝类体内的毒素组成与含量进行了两周年的监测,并结合鳍藻细胞的毒素分析结果,探讨东海贝类养殖区脂溶性贝毒的主要组分特征及其可能的来源。此外,在青岛近海贝类养殖区应用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Solid Phase Ab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对水体中的脂溶性毒素进行了周期性的监测,结合产毒藻类的细胞密度与毒素组成、贝类累积毒素的组成与含量,初步探讨甲藻产毒、贝类累积与SPATT监测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东海舟山枸杞岛和福鼎晴川湾两个贝类养殖区分布的鳍藻主要是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产生的毒素组分以PTX2为主,伴随痕量的OA和DTX1毒素。黄海青岛近海贝类养殖区分布有渐尖鳍藻D.acuminata、圆形鳍藻D.rotundata和倒卵形鳍藻D.fortii,其产毒组分均以PTX2为主,OA和DTX1毒素低于方法检出限。
  (2)枸杞岛贝类养殖区常年存在低浓度的GYM毒素的威胁,在养殖贝类体内频繁检出。OA、DTX1、PTX2及PTX2sa在在2013年5月底至7月初采集的贝类样品中集中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规律,但在2014年的周年监测中发现这些毒素的浓度很低,且未见明显的季节变化。
  (3)在青岛近海贝类养殖区应用SPATT方法在不同水层中均能检测到PTX2、OA和DTX1三种脂溶性毒素,其浓度在不同水层未见明显的差异。不同粒级的颗粒物样品中均检出PTX2毒素,并偶尔伴随OA和DTX1毒素。不同粒级的颗粒物样品的毒素组成与含量未见与粒级大小之间具有相关性。
  本论文的研究基本阐明了我国东海及黄海典型贝类养殖区分布的鳍藻种类及其毒素组成,揭示了研究海区脂溶性贝毒的主要组分特征,对甲藻产毒、贝类累积和SPATT监测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于保障海水贝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和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