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伤寒杂病论》中针(灸)药并用的文献学研究
【6h】

《伤寒杂病论》中针(灸)药并用的文献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针药并用的源流

(一) 针(灸)药并用的初起时期(先秦两汉、魏晋)

(二) 针(灸)药并用的全盛时期(隋唐、宋、金、元、明)

(三) 针(灸)药并用的衰退时期(清朝、民国)

二、 《伤寒杂病论》底本的确立

(一) 《伤寒杂病论》概况

(二) 《伤寒杂病论》版本

1、 《伤寒论》版本

2、 《金匮要略》版本

三、 《伤寒杂病论》针药并用内容的梳理分析

(一) 纳入标准

(二) 原文梳理

1、 《伤寒论》中单用针灸治疗疾病

2、 《伤寒论》中针(灸)药并用治疗疾病

3、 《金匮要略》中单用针灸治疗疾病

4、 《金匮要略》中针(灸)药并用治疗疾病

(三) 原文分析

1、 《伤寒论》中单用针灸治疗疾病的原文分析

2、 《伤寒论》中针(灸)药并用治疗疾病的原文分析

3、 《金匮要略》中用针灸治疗疾病的原文分析

四、 《伤寒杂病论》针药并用的规律探讨

(一) 针灸法的正面作用

1、 三阳病

2、 三阴病

(二) 针灸法的负面作用

(三) 小结

五、 讨论

(一) 针(灸)药并用的治疗原则

1、 针(灸)药协同作用

2、 针(灸)药各有所宜

(二) 穴位选择

1、 常用穴位

2、 穴位忌宜

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中医文献学的方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将《伤寒杂病论》中收录有关针、灸以及针(灸)药并用的内容进行梳理,并根据历代注解以及《黄帝内经》,对《伤寒杂病论》中关于针(灸)药并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寻张仲景针(灸)药并用的规律,以期对临床针(灸)药并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三阳证中,病势较为深入者,应先针刺,后附方药;
  2、灸法主要适用于三阴经的病证,病势较重者可加方药以佐之;
  3、一切有温热作用的物理疗法用于三阳经的病证时应谨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