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主要证候要素调查及活血消癥方调控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疼痛机制研究
【6h】

基于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主要证候要素调查及活血消癥方调控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疼痛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况

(一)子宫腺肌病疼痛机制研究现况

(二)子宫腺肌病生长因子发病机制研究现况

(三)子宫腺肌病凋亡和自噬发病机制研究现况

(四)子宫腺肌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现况

二、现代医学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现况

(一)药物治疗

(二)手术治疗

三、中医学对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况

(一)瘀血内阻

(二)肾虚血瘀

(三)瘀热互结

(四)痰瘀互结

(五)湿热瘀互结

(六)气滞血瘀

(七)气虚血瘀

(八)寒凝血瘀

(九)寒热错杂

(十)肝脾肾及气血津液功能失调

四、中医学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现况

(一)瘀血内阻病机的治疗

(二)肾虚血瘀病机的治疗

(三)瘀热互结病机的治疗

(四)痰瘀互结病机的治疗

(五)湿热瘀互结病机的治疗

(六)气滞血瘀病机的治疗

(七)气虚血瘀病机的治疗

(八)寒凝血瘀病机的治疗

(九)寒热错杂病机的治疗

(十)肝脾肾及气血津液功能失调病机的治疗

五、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一)手术诱导

(二)药物诱导

六、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调查步骤

(六)数据采集整理及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病例来源

(二)一般资料

(三)子宫腺肌病的证型分布情况

(四)子宫腺肌病证型与诊治史的差异性分析

(五)子宫腺肌病证型与生活方式差异性分析

(六)痛经程度、月经量、经血质地、血块、带下量、带下质地与子宫腺肌病各证型单因素方差分析

(七)脉象与子宫腺肌病证型交叉表

(八)痛经总积分与子宫腺肌病证型积差(pearson)相关分析

(九)子宫腺肌病证候要素因子分析

三、讨论

(一)子宫腺肌病患者发病年龄分析

(二)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量及痛经年数分析

(三)诊治史与子宫腺肌病证型分析

(四)生活方式与子宫腺肌病证型分析

(五)痛经程度,月经量、质地,是否夹血块、带下量、质地与子宫腺肌病证型分析

(六)脉证交叉与子宫腺肌病证型分析

(七)痛经总积分与子宫腺肌病证型分析

(八)子宫腺肌病常见证型分析

(九)探索性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证候要素

第三部分活血消瘾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环境

三、主要药品及器械

四、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步骤

六、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造模结果

二、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N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及统计分析

三、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rk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及统计分析

四、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内膜组织中NGF和TrkA的相关分析

讨论

一、外科手术诱导法建立子宫腺肌病模型的沿革

二、NGF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三、TrkA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四、NGF与TrkA在子宫腺肌病中表达的相关性

五、活血消癔方对子宫腺肌病疼痛机制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腺肌病中医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展开▼

摘要

目的: 1.探讨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与临床多信息因素的相互关系,为本病的诊断辨证依据提供参考。 2.通过中医药干预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调控,探求活血消癥方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神经生长因子和其受体的调节机制,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 方法: 1.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编制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流行病学调查表,建立数据库,应用证型分析病患诊治史,生活史及带下月经史的背景资料,同时以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说明本次调查的中医证候要素的主要临床特征信息。 2.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将子宫内膜与肌层缝合的外科手术诱导法,复制子宫腺肌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疾病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活血消癥方低、中、高剂量组,平均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10只。观察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NGF和TrkA的表达。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子宫腺肌病患者199例,所纳入病人高发年龄段26-45岁占79.5%;其证型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占40.2%,其次是气滞血瘀证占24.6%,第三位是寒凝血瘀证占18.1%;有月经不调史、中医诊治史、妇科疾病史者在各证型均值都有显著差异,有西医治疗史在各证型未有差异,有妇科手术史在热灼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著差异,有母姊痛经史在痰瘀互结证、热灼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著差异;喜冷饮在热灼血瘀证、气滞血瘀证之均值有显著差异,经期洗头在热灼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著差异;经期剧烈运动在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热灼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著差异;性情烦躁易怒在各证型之均值高于非性情急躁者;性情乐观者在各证型之均值低于性情非乐观者;工作或生活压力大者在各证型之均值均高于无工作或生活压力不大者;组间比较,痛经程度重者在气虚血瘀证之均值显著高于痛经程度轻者;组间比较,不同月经量在各证型未有差异;经血黏稠者在各证型之均值均显著高于经血正常者;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经血夹带血块者,在热灼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阴虚血瘀证四组中大血块组之均值均大于小血块组和无血块组;寒凝血瘀证之均值则为大血块组和小血块组高于无血块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带下量各组间之均值均未达显著差异;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痰瘀互结证、阴虚血瘀证上带下质地黏稠组之均值显著高于正常者;子宫腺肌病患者脉象以细脉(27.86%)、弦脉(25.00%)、沉脉(22.66%)比例最高,细脉分布以气虚血瘀证最高(49.53%),其次寒凝血瘀证(20.56%),弦脉以气滞血瘀证最高(36.46%),其次气虚血瘀证(32.29%),沉脉以气虚血瘀证最高(35.63%),其次为气滞血瘀证(25.29%)、寒凝血瘀证(22.99%)相近;因子分析影响力较大的的因子共七组公因子,以第一因子涵盖乏力、气短、少气懒言,神疲易倦等四个症状,因子解释方差为24.463%,四个证候要素分析为气虚,第二个因子包含五心烦热、性欲减退、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小腹灼热等六个症状,因子解释方差为7.560%,六个症狀证候要素分析为肾阴虚,其他因子解释量低,影响力小。 2.七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NGF之均值差异达显著水准;七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rkA之均值差异达显著水准;NGF和TrkA相互决定比例约56.9%,显示二者关联性高,二者为正相关。 结论: 1.气虚血瘀证为子宫腺肌病最常见证型,气虚为最主要证候要素,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及寒凝血瘀证。因此,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及寒凝血瘀证将是今后子宫腺肌病痛经诊治的研究关注重点。 2.NGF及其受体是导致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机理之一,通过活血消癥方调节NGF及其受体的失衡状态,改善及抑制痛经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