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电针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服用西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种疗法的差异性,探讨电针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寻求更加便捷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餐后不适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常规针刺百会、印堂、内关、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得气后将百会(+)和印堂(-)、中脘(+)和气海(-)以及双侧天枢连接电针,治疗30min,日一次,每周五次。对照组口服西药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每次5mg,日三次。两组疗程均为四周。治疗前后以消化不良症状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为观察指标,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1.两组餐后不适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餐后不适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积分均明显下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餐后不适症状积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从疗效看,治疗组34例,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显愈率:47.06%,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34例,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显愈率:17.65%,总有效率85.2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3.焦虑、抑郁状况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评分下降明显,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结论:电针能明显降低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症状积分,改善其临床症状,有效增强患者消化功能,降低HAMD和HAMA评分,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