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死亡阴影下的生命存在——论海明威及其笔下被逐者的人生
【6h】

死亡阴影下的生命存在——论海明威及其笔下被逐者的人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 言

第一部分在生命中体悟死亡

第二部分被死亡追逐的生命存在

第三部分生命存在的自觉意志行为——“硬汉子”的自杀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死亡”作为生命链条上不可缺失的一环,是人类永久不变的主题、母题。人类既有对生的执著追求,又不得不接受死神的审判,因为“死亡是精神活动的末端和最终场所”。(颜翔林)因此,“思索存在的人,而且思索人的人,不能不思索死。”([日]今道友信)作为人类最敏感的文学艺术家,更是把生死问题看作宠儿,通过极力探讨死的问题,来求得更好地生存。 厄内斯特·海明威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一个“走在死亡河岸上的人”(卡洛斯·贝克),终生对死情有独钟、爱不释手。他既是一个生命意识极其强盛的“硬汉子”,又是一个死亡意识的开拓者。他把生命体验铸成文字,明确表示:生命是向着死亡的存在,但追求生命本真意义的个体一定能够直面死亡,且有尊严地予以回应。在充满坎坷、失望、绝望和苦痛的一生里,他找到了排解郁积的渠道,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写作。1961年的自杀更使其生命具有深层精神上的悲剧意蕴。 本论文旨在解读海明威及其笔下被死亡所追逐的生存状态,以此来更好地掌握其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探讨生命的意义。生命与死亡作为一对连体儿,是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这在作者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透过作者对死亡的诠释来反观现代人的人生,可以得出:海明威用生命和鲜血给人类开辟的是一条崭新的生命之路。在其“死亡教育”的无形指导下,现代人应该更加珍视生命的“死亡品质”,这也是生命价值实现的真谛。 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结合哲学史上的生死观,通过阐述海明威与死亡的多次神奇邂逅及擦肩而过,剖析其个体生命对死亡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第二部分,解读海明威在文学世界中被死亡追逐的生命存在,分析他诉诸于文学的死亡观,以此来掌握其文学式的“死亡哲学”。因为写作是海明威治疗死亡恐惧的良药,所以,在他的作品人物身上可以找到一条与死亡息息相关的红线。首先,与死亡初步接触:死亡播下了恐惧的种子。其次,当与死亡进一步交往,死亡生根发芽,死亡恐惧如影随行。再次,与死亡亲密接触,凸现死亡恐惧刀刃上的“硬气”与“勇气”。最后,被死亡追逐的生命存在直视死亡,抛却恐惧,凸现死亡的悲剧崇高之美。人在死亡面前注定是一场悲剧,但可以成为“压力下优雅风度”的表演者。 第三部分,论述海明威在生命与死亡煎熬中一再提及的“自杀”问题。首先论述海明威现实中的自杀。然后,解读显现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自杀。自杀作为一种特殊的死亡,是一种自觉意志行为。海明威是一个生命意识、死亡意识浓厚且敏感的作家,有一种先行死亡意识深深植根于他潜意识的沃土之中,而自杀这种病态思想对他则是一种安慰。正因为意识到在生命之上有更应该值得珍惜的价值,所以,海明威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总之,海明威文学式的死亡哲学作为一部现代人的启示录,对每一个生命体都具有积极的“死亡教育”意义。人类无法战胜或避开死亡,但人活着就要以最大的勇气抗拒无法战胜的死亡悲剧,并且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审视死亡、欣赏死亡,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最大价值的生命意义。海明威的死亡意识为人类创造了新的生命冲动,建构了新的生命价值,给生命存在注入了最强烈的力量和意志。正因为死亡之于生命的绝对性,生命才有了颜色,才更有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王华云;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曾繁亭;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712.06;
  • 关键词

    海明威; 哲学生死观; 小说创作;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04:4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