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假的反叛者与被操纵的文化符号——重读“垮掉的一代之王”杰克·凯鲁雅克
【6h】

虚假的反叛者与被操纵的文化符号——重读“垮掉的一代之王”杰克·凯鲁雅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部分:虚假的反叛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凯鲁雅克

一、传统价值观的确立:杰克·凯鲁雅克的小镇生活(1922年-1939年)

(一)、教区学校培养

(二)、家庭环境影响

二、禁欲与享乐的碰撞:纽约大都市生活与到西部去(1939年-1956年)

(一)、“垮掉的一代”朋友圈

(二)、与尼尔·卡萨迪的结交以及西部寻梦

(三)、凯鲁雅克与禅宗

三、重归传统:成名后的荣与耻(1956年-1969年)

第二部分:关于“自发式写作”

一、“自发式写作”的特征描述

二、“自发式写作”的形成过程

三、先锋性与革命性的悖论

第三部分:重读小说《在路上》

一、小说《在路上》的主题探讨

(一)、经济:战后美国乐观自信时代精神的反映

(二)、政治:普通民众对于国家机器的无条件服从

(三)、文化:四五十年代美国保守主义文化主流的体现

二、狄安·莫里亚蒂:从反面丑角到正面英雄

第四部分:被操纵的文化符号——凯鲁雅克形象的历史演变

一、五十年代:从文学事件演进为文化运动

二、六十年代:酒神精神的文化象征

三、七十年代至今:消费时代的时尚标签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垮掉的一代”是二十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场文学运动,对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家杰克·凯鲁雅克(Jack Kerouac,1922-1969)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之王”,代表作《在路上》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圣经”,但实际上凯鲁雅克长期以来为中国乃至美国读者、评论者所误读,他被树为了一个自己不愿也无力推动的运动的化身。我们无论是将凯鲁雅克看作“流氓”、“阿飞”、“吸毒犯”、“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颓废青年”,还是看作“艾森豪威尔时代的前嬉皮士”、“反麦卡锡主义的斗士”,这些都不是凯鲁雅克的真实形象。 本文结合凯鲁雅克生平,从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宗教禁欲与消费享乐两种文化相互交织、对抗的角度,还原一个真实的凯鲁雅克。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纵向线索,从杰克·凯鲁雅克的小镇生活、纽约大都市生活与到西部去以及成名后的荣与耻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揭示出凯鲁雅克实际上是一个“古怪的、孤独的、疯狂的基督教神秘主义者”,来自小城镇的宗教禁欲思想浓郁的保守势力代表,是50年代麦卡锡主义的地方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二、三部分则具体地从“自发式写作”与“重读小说《在路上》”的角度,进一步阐释凯鲁雅克与美国二十世纪50年代保守主义文化主流的契合。“自发式写作”的出现纯粹归因于凯鲁雅克探索文学创作技巧的尝试,而且先天具有先锋性与革命性的悖论。小说《在路上》主题并非是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的非难与不满,以狄安·莫里亚蒂为代表的下层人民群众此时完全沉浸于二战胜利、美国经济高度繁荣的乐观情绪之中,享受着社会进步带来的种种便利,在意识形态上与主流精神相吻合,所谓的反叛很大程度上是后世强加上的。 第四部分探讨凯鲁雅克缘何成为了一场他无力承担的垮掉运动的化身,成为了一个他极力想摆脱的被操纵的文化符号,自身作为一个作家的价值让位给了莫里亚蒂这一疯狂先知的文化价值。内容涉及到金斯堡对“垮掉的一代”的运作、美国左派运动、青年亚文化与大众文化消费、60年代中产阶级学生运动与政治寂静主义、从嬉皮士到雅皮士、70年代以后美国出版业日趋商业化等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