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启诗歌风格形成探因
【6h】

高启诗歌风格形成探因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元明易代对高启人生的影响

第一节 元明鼎革激扬汉民族恢复传统的复古思潮

第二节 元明之际因文化政策的不同引起的士风变迁

第三节、由“为君致时康”到“惊折危柯陨巢卵”的心态转变

第二章 吴中地域和文化对高启的独特影响

第一节、江南文化的渊薮与吴地的重文传统

第二节、江南优美的山川形胜与高启的山水诗创作

第三节、“诗社当年共颉颃”——文人结社与高启诗歌创作

第三章、汉魏盛唐诗歌及史学传统对高启的影响

第一节、“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历代诗歌对高启的熏陶

第二节、对高启“拟古论”与“自成一家”的辨析

第三节 高启“尤邃于群史”的史学造诣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 高启对追求创新与超越的执着和努力

第一节、“振元末纤侬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高启对元末文风的矫正

第二节、高启的“意”“趣”“格”诗歌主张的践行

第三节、高启在“逍遥适其真”的自适诗中展现个性

结语--“三百年诗人之首”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高启诗歌体裁多样,众体皆工,他学无定师,采撷多家精华,形成了自己古雅、雄健、清新俊逸为主导的风格。笔者试图从更为广阔的领域,将其放在整个复古运动的流变中,不但研究他对前代的传承,还要研究他对前代诗歌的超越与创新。本文从经济政治、地域文化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则从文本的角度探讨作家作品的价值,以多视角的方式审视高启风格的成因和价值。 全文共分为四章,分别从政治文化背景、地域文化影响、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和创新和超越四个方面入手,探究高启诗歌风格的形成因素。 引言部分分析了高启的诗歌风格特色,高启的诗歌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采撷众人之长,熔铸深具自身特点的以古雅、雄健、清新俊逸为主导的风格。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元明易代给当时文人在创作心态和诗风以及文人性格上带来的深层次的影响,并结合高启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分析。元明鼎革造成了汉民族恢复传统的热情极度高涨,从而形成了复古主义的大潮。同时,元明之间文化政策的巨大差异,也对士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进而影响了一代文学,论文分别对元末统治时期、张士诚统治时期、明初统治时期三个时期的不同政策做了对比,深刻探析对诗人的影响;高启身为元明时期文人,其心理有着由“为君致时康”到“惊折危柯陨巢卵”的心态转变历程。 第二章侧重于吴地的地域文化,江南文化渊薮与吴地的重文传统是造就高启“三百年文人之首”地位的环境因素,江南优良的教育环境给高启带来了良好的教育,使他年方弱冠即崭露头角;同时江南优美的山川形胜对高启的魏晋文人情怀的形成又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而“言游文学成”的文人结社活动对高启诗歌创作更是裨益良多。 第三章主要讲历代诗歌对高启的熏陶,重点讲他对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诗歌的承继关系,及高启个人的史学造诣也成为其诗歌风格成因的一大因素。 第四章重点讲高启对前人的突破与创新。首先是他对元末纤弱诗风的矫正,他通过风格上的古雅、情感和审美情趣上的高雅纯净等手段达到对元未纤秾缛丽诗风反拨的目的。其次是他的“格、意、趣”诗歌理论是在继承基础上的突破。最后,他以隐逸为适所创作的大量闲适诗也是他对明末诗坛巨大贡献。

著录项

  • 作者

    郭建军;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裴世俊;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高启; 诗歌创作; 创作风格; 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