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表面吸附及其微乳液的相行为研究
【6h】

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表面吸附及其微乳液的相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及研究进展

2 扩张流变法研究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聚集行为

3 微乳液相行为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4 W/O 稀释法

5 本文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界面扩张流变法研究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溴化 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 C12mimBr 在气-液表面上的聚集行为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稀释法研究 CnmimBr 形成的 W/O 微乳液的界面组成、热力学性质及结构参数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SDS 和 C16mimBr 复配形成的 W/O 微乳液的界面组成和热力学性质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界面扩张流变法研究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 C12mimBr在气-液表面上的聚集行为;第三部分为稀释法研究CnmimBr形成的W/O微乳液的界面组成、热力学性质及结构参数;第四部分为SDS和C16mimBr复配形成的W/O微乳液的界面组成和热力学性质。
  一。绪论
  介绍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综述了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气-液表面上聚集行为的界面扩张流变法及研究微乳液相行为的W/O稀释法。对界面扩张流变法及W/O稀释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二。界面扩张流变法研究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 C12mimBr在气-液表面上的聚集行为利用界面扩张流变法研究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Br)在气-液表面上的聚集行为。考察了C12mimBr浓度、盐度、温度及扩张频率等对扩张粘弹性质的影响。
  1. C12mimBr浓度对表面扩张粘弹性有显著影响。随C12mimBr浓度增大,扩张模量先增大后减小。
  2.盐度和温度对C12mimBr水溶液的表面粘弹性也有重要影响。NaBr(CaBr2)的浓度越大、温度越低,体系的扩张模量越大,越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表面膜。
  3.扩张频率对C12mimBr水溶液表面的扩张粘弹性也有影响。扩张弹性随扩张频率增大而增加,扩张粘性和相角随扩张频率增大而减小。扩张模量则随扩张频率增大而增加。
  三。稀释法研究CnmimBr形成的W/O微乳液的界面组成、热力学性质及结构参数利用W/O稀释法研究了CnmimBr形成的W/O微乳液体系的界面组成、热力学性质及结构参数。讨论了o?(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醇、油、盐度及温度等对结构参数等的影响。
  1.随微乳液中的含水量增加,液滴的尺寸明显增大。因此在利用该 W/O微乳液作为模板制备纳米粒子时,可通过控制含水量,制得不同尺寸的纳米粒子。
  2.表面活性剂分子链长变长、醇分子链长变长、烷烃分子链长缩短及盐度增加等,均使微乳液滴的尺寸增加。
  3.升高温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膜上的几何构型发生变化,不利于形成稳定的W/O微乳液。
  四。SDS和C16mimBr复配形成的W/O微乳液的界面组成和热力学性质利用稀释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C16mimBr)复配形成的W/O微乳液的界面组成和热力学性质。考察了醇、油和盐度等对W/O微乳液的影响。
  1.当 SDS和C16mimBr的摩尔比在0~0.2和0.8~1.0范围内变化时,C16mimBr/SDS/正癸烷/正丁醇/水体系可形成稳定的W/O微乳液。
  2.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调节界面膜亲水亲油性方面存在协同作用,这归因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强的静电作用。
  3.在C16mimBr/SDS/醇/油/水体系中,醇、油和盐度等均影响醇在界面上的摩尔分数、醇在油相中的溶解度及醇从连续油相转移到界面的自由能。
  4.醇分子的碳链越长,越容易穿透界面膜,调节界面膜亲水亲油平衡所需醇的量越少。油分子的碳链越短或无机盐浓度越高,越有利于W/O微乳液的形成,形成W/O微乳液所需醇的量越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