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负荷对原地连续纵跳生物力学特征影响的研究
【6h】

不同负荷对原地连续纵跳生物力学特征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1.1 纵跳及连续纵跳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的重要地位及研究情况

1.2 负荷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及研究情况

1.3 本实验负荷与连续纵纵跳的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有关负重和纵跳及连续纵跳的研究现状

2.2 国外有关负重和纵跳的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

3.1 实验对象

3.2 实验准备

4 实验结果

4.1 性别在不同负荷对连续纵跳影响中的差异

4.2 不同负荷对连续纵跳中下肢关节起始位置稳定性的研究

4.3 不同负荷对连续纵跳中下肢各关节运动学特征的影响

4.4 不同负荷对连续纵跳蹬伸过程中踝膝最大角速度影响

4.5 不同负荷对连续纵跳缓冲过程中踝膝最大角速度影响

4.6 不同负荷对连续纵跳中下肢刚度的影响

4.7 不同负荷对连续纵跳周期频率的影响

4.8 不同负荷对连续纵跳下肢关节爆发力的影响

4.9 连续纵跳过程中不同负荷对髋关节最大速度和最大弹跳高度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运动员的纵跳能力一直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关注的热点,好的纵跳能力是一些运动项目取胜的决定因素。在训练过程中纵跳及连续纵跳经常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要技术之一。个人的纵跳能力除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外,后天训练因素对其影响也很大。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纵跳能力,获得好的训练效果,对于纵跳的研究颇为广泛。当前主要研究有对纵跳时相的划分方面、纵跳理论的进展方面、纵跳过程中各关节的运动情况及动量和功率变化情况,纵跳与其他短跑等运动项目的关联情况、纵跳过程下肢肌电、血乳酸等生理变化方面等等。随着纵跳理论的不断完善,纵跳及连续纵跳的训练方法手段也更加科学。为了使机体获得更高的弹跳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往往要采用各种外加负荷的训练方式。负重是常见的负荷方式,对于负重的研究当前在学术界还有较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在训练过程中机体负荷自身体重30%时训练效果最好,有的学者认为负荷体重60%时机体输出功率最大,有的学者则认为机体只有在自身重量下时才能发挥最大工作效率。当前对纵跳及负重纵跳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为科学运动训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但对连续纵跳的研究甚少,对于负重连续纵跳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而且我们都知道,在实际训练或比赛过程中,更多的是连续纵跳或单一纵跳和连续纵跳的结合形式,所以研究不同负荷对原地连续纵跳的影响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为评价个体纵跳能力提供方法手段,为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16名受试者(8男、8女)分别负不同负荷(0kg、20kg、30kg、40kg)做连续纵跳进行研究,通过三维测力台、摄像机及图像分析软件对在不同负荷下连续纵跳过程中下肢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等生物力学特征的参数进行记录分析,通过spss15.0数据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研究探讨。
  结果与结论:一、在连续纵跳纵跳过程中,不同负荷对男女性别之间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男女之间对于不同负荷的影响其参数变化趋势相同;二、在连续纵跳过程中,一定范围内负荷的变化对踝关节、膝关节的最小角度值影响不大,无显著性差异(p>0.05)。也就是一定负荷下连续纵跳过程中踝关节、膝关节具有很好的稳定;三、在不同负荷下连续纵跳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负荷的增加,膝关节、踝关节最大角速度逐渐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在不同负荷下连续纵跳过程中,纵跳周期相对稳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负荷量的增加,支撑时间越来越长,腾空时间越来越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五、在不同负荷下连续纵跳过程中,下肢刚度系数 K相对稳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型变量相对稳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六、在不同负荷下连续纵跳过程中,测力台所受最大力 F相对稳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负荷的增加,达到最大力值所需时间变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爆发力随负荷增加变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