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97年之后的香港电影空间建构
【6h】

1997年之后的香港电影空间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电影中的空间和叙事

第一节 空间理论的发展和转向

第二节 电影叙事空间和空间叙事

第二章 香港电影的空间文化历程

第一节:对“国”的迷恋和固守——邵氏想象空间的建构

第二节 对“城”的接近和挖掘——本土化空间的艰难探索

第三节 “国”和“城”的徘徊——融合与彷徨的空间焦虑

第三章 叙事空间:97之后香港电影空间意象的建构

第一节 “港式空间”的刻意追求-对本土空间的留恋

第二节“无地域空间”的想象——空间融合的努力

第三节 空间造型和影像风格

第四章 空间体验:故事空间下的空间文化现象

第一节 飘零与回归:从“他者”到融合的文化认同

第二节 权力秩序的重构:深度空间转向

结语

参考书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空间叙事普遍存在于任何叙事中,但是人们却未给予叙事中的空间以充分的肯定和重视,并对它进行深入切实的研究。迄今为止的叙事学理论也大都重视对时间的研究,强调叙事结构在时间序列中的建构,忽视叙事中的空间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列斐伏尔、福柯、爱德华.苏贾、大卫.哈维、沙朗.佐京、詹姆逊等为代表的空间研究者的一系列理论,使得对空间的研究实现了重大学术转向,为社会空间视角的城市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此后空间理念在叙事中的作用被关注,而电影作为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艺术,空间则更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该重视空间研究,在叙事学的维度下研究空间问题.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运用空间理论,探讨和研究香港电影在后九七时代的空间建构,试图在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将电影叙事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97年之后的香港电影为样本,探求香港电影在不同的叙事空间下带给观众的不同的空间体验,以此来对97年至今的香港电影空间展示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并对香港电影的发展予以展望.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电影中的空间与叙事”,首先介绍了空间理论的发展历史和转向,其次论述了空间叙事的内涵以及叙事空间在功能层次上的类别.叙事空间是电影中直接呈现的用于承载故事的视听空间,而空间叙事则是指利用空间来进行叙事的行为过程,包括两个层次方面的内容:一是创作者所进行的对故事空间的选择、造型、表现和组合等工作,从而形成一部电影的叙事空间.二是指电影叙事空间本身的叙事性以及叙事空间的选择和处理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与叙事结构等的影像或制约.由此可见,一部电影的叙事空间中包含着空间叙事的结果,因此要研究电影的空间叙事必须首先研究电影的叙事空间.
  第二章“香港电影的空间文化历程”,简要概述香港电影自兴起之初到发展鼎盛,再到衰落的文化经历和不同时期的空间呈现特点,分三个时间段探究香港电影人和香港电影中产生某些叙事空间的原因,并简要介绍不同发展时期的空间呈现:邵氏繁荣时期对“国”的意象的建构、七八十年代嘉禾影片对“城”的意象的开拓以及90年代前期香港电影中出现的“国”和“城”的空间变奏.
  第三章从叙事空间的形成和建构为切入点,分析这一时期香港电影所建构的空间意象:坚守本土的“港式空间”和“无地域空间”的融合,并结合九七之后香港电影的代表作品,分析其空间造型和影像风格.
  第四章以第三章所论述的具体叙事空间展开来讨论,将作为叙事手段的空间给观众所带来的空间体验为主要论述对象,并深入探讨在这种空间体验下所彰显的文化现象,就香港电影中一些场景空间极其对应的文化现象,以及他们与影片叙事的关系进行举例说明.分两个主要层次论述,一是香港电影中对自身身份的认同,由“他者化”到融合的过程,二是对权力秩序的重构.
  从空间的角度来研究香港电影,将电影的叙事空间和空间叙事以及空间体验与影像结合起来,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立足于对叙事空间的分析,以97年之后的香港电影为文本,从众多影片中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对其叙事空间和空间叙事进行探讨,着重分析其空间造型表层下的“内在故事”空间以及“体验”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对香港电影近年来的发展进行梳理,以求通过对其空间叙事的研究,体会香港电影在经历了特殊的文化历程之后所建构起的不同类型的想象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