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诗歌中的元诗写作
【6h】

当代诗歌中的元诗写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元诗的际会与缘起

第一节 元文学的缘起与勃兴

第二节 元诗概念的厘清

第二章 冰山之角——元诗的显露

第一节 抽离的革命语境

第二节多多——朦胧诗之外的元诗意识

第三章 后朦胧诗的语言革命

第一节 失控的诗学 代谢的诗群

第二节 文体间的互动

第三节 语言的末路狂欢

第四章 90年代的元诗取向

第一节 元诗产生的外部机缘

第二节 臧棣与诗歌的装潢艺术

结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具有元诗歌意识的作品八十年代初已经零散地出现,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元诗歌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诗歌创造,元诗歌渐渐迎来评论者的瞩目.元诗的书写策略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诗人的共识.毫不夸张的说,元诗歌已是诗歌天地中的一道明亮的风景线.诗人对于写作的及物与不及物的探寻,对于诗人的自身处境及语言的自律,总是显得尤为玄妙,尤为引人.但是元诗歌不似元小说,元批评,后两者在文学批评中已经取得初步的共识,对于后两者的研究也比较系统完善,元诗歌还缺乏成熟的理论.与之不相称的是关于元诗的诗歌批评却极少,只散见于各类著述,缺乏系统的归纳,一直没有得到详尽的阐释.近年来对元诗歌的批评正逐渐成星火之势,但是多局限于对单一文本的具体解读,缺乏深层次的总结探究。对当代元诗歌的总纳也多为类型分析,缺乏纵向把握.而以往的诗歌评论多囿于流派或诗歌的史学意义.本文希望能够以元诗歌意识透视当代诗歌的创作中的某些征兆,并对元诗歌创作做出合理的价值定位.
  当代诗歌研究一直偏重强调诗学的对立、反叛和割裂,例如后朦胧诗对于朦胧诗的取代,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间的诗学对抗.其中的共通性和审美承续却一直被无意识的遮蔽了.这一方面源于对话语权力的争夺,即后来者确认自身身份形象和赢取合法立身机会.这里面甚至掺杂了粗俗的权利游戏和艺术上的投机主义.另一方面应归咎于评论者的粗疏,评论者乐于为新诗分门归类,客观上便于文学史记忆,使得各种诗学现象易被归纳梳理.为了避免由粗暴的定性将诗歌研究简单演绎成诗群更替史,更是为当代诗学研究劈取一个新的拓展空间,当代诗歌的研究趋向也逐渐调整自己的观念和理论方法,由关注诗歌的外部运动转至对诗歌文本本身的聚焦.笔者试图以元诗为切口,跳出拘泥诗歌社群的视域窠臼,避免狭隘隔离的诗学观念去触探新诗流派之外统一性的诗美肌质,开掘出曾被压抑和忽视的诗歌现象的潜在的审美基质.继而以元诗为线索梳理出一条大致文理脉络.从而回应新诗研究要“回归本体”的吁求,对当代诗歌能有整体上的把握.笔者将在本文中着重考究元诗的诗学背景,既要辩解其中的西方文学理论成分,又要衡量古典诗歌美学在其中又构成了怎样的比例.基于此,才能保留元诗概念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元诗阐释过程中,笔者会更加注重元诗与历史背景的深层互动,因为具体的历外部背景条件和历史时段必然会赋予元诗独特性。即历史语境为元诗创作“提供了一个深远的背景材料”(张桃洲语)既要着眼于元诗的整体审美嬗递,又要把握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分析.在解读元诗的过程中又不能忽视与其他元小说等元文学交织关联.或许只有如此才能确立元诗“合法性”的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昝立龙;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姜山秀,李掖平;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文学批评; 审美基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