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赵树理的身份认同与小说创作
【6h】

赵树理的身份认同与小说创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赵树理的“农民底色”与其小说创作

第一节 基于农村底层生活体验所进行的文学思索

第二节 “新评书体小说”模式的探索和创作

第二章 赵树理的“知识分子本色”与其小说创作

第一节 “五四”影响下赵树理的身份转变和文学思索

第二节 “问题小说”与“反封建”的创作主题

第三章 革命主色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革命时代中新文学创作的另一种探索

第二节 坚持“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小说创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赵树理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深深植根于大众生活沃土、真正“为大众设想的”作家,他实现了新文学与人民大众的真正沟通与融合,创造出了新文学思想和民间通俗艺术形式相融合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评书体现代小说”模式。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引导了中国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的发展,而且对其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赵树理的文学创作之路,是无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文艺救国的一个历史缩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学上探索实现中国独立富强的可能性道路的努力与奋斗,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自我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身份的一种强烈的认同,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赵树理的农民出身,对于他的这种身份认同和文学创作有着一种天然的影响。在这近二十年的乡村岁月中,他就一直生活在这偏僻而又封闭的农村小天地里,接受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而家庭的困顿,也使得赵树理早早地就了解和品尝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苦难。赵树理不仅跟着父亲学会农村种地劳作的各种手艺活儿,而且也开始融入到了农村的社会生活中。在与农民的交往中,他受到了民间文化的熏陶,初步了解了农民的文化需求和艺术爱好,并且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说,“五四”的洗礼与影响,使赵树理具有了现代思想,赋予了他“现代知识分子”这样一种身份;那么,早期的这种农村生活与劳作,便成了他身份中永远的一种“底色”。这种自小具有的“农民底色”,使得赵树理在接受了“五四”的洗礼,走上了知识分子的道路后,依然保持了与农民的紧密联系,也始终将自我的命运与农村的社会变革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在他走向了文学创作探索的新道路和革命工作后,这种“农民底色”更是成为其创作和工作的一大助力,注定了他与农民和农村工作一生解不了的缘,对他的人生和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赵树理虽然出身于农民,终其一生也保持着农民的生活习性,然而他毕竟接受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最终成长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五四”新文学赋予了赵树理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他在这种新文化的影响下自觉地承担起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职责与历史使命,其毕生的力量都在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奋斗。无论是他早期模仿“五四”文学的艺术创作,还是他后来立志于作一个“文摊文学家”而进行新文学创作道路的探索,以及他整合了五四新文化与民间艺术的文学资源而创造出的“新评书体小说”模式,都体现了他作为现代知识分子致力于用文艺救国而努力不止的人生本色。可以说,“知识分子本色”是赵树理进行文艺救国、文学创作的深层次的原因,也是他对于现代知识分子这一身份强烈认同的具体表现。 赵树理自从走出家门,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中国的革命运动和思想也开始影响和改变着他的思想、人生和命运。底层社会生活的痛苦经历和深深的体验,使得他对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革命主张产生了共鸣。在对这种革命思想的深刻认同的基础上,赵树理逐渐走上了探索现代文学为中国革命服务的创作道路。虽然中国的革命经过了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诸多的阶段,可是赵树理所追求的“文学服务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思想始终没有改变,一直在为实现自己的文学创作主张而努力。这种“革命旋律”一直就伴随着赵树理的文学创作,而革命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也影响着他所探索的文学之路,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他的文学实践提供了机遇和环境。可以说,中国社会的这种“革命旋律”不仅刺激和唤醒了赵树理的现代知识分子思想意识,也促使着他承担起一个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富强的革命进程中。正是中国现代社会的革命诉求和历史需要,使得赵树理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逐渐觉醒,而且使他对这种身份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又在文学领域去探索和寻求实现这种革命诉求道路的可能性。

著录项

  • 作者

    张宪国;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宗刚;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赵树理; 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