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元代杂剧教化思想初探
【6h】

元代杂剧教化思想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元杂剧产生和繁荣的背景

(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开放、宽松的思想文化政策

(三)戏曲艺术本身的发展成熟

二、忠孝节烈的伦理教化

(一)忠臣智士

(二)贤母孝子

(三)节烈妇女

三、公正信义的道德教化

(一)清官能吏

(二)守信义士

四、因果报应与鬼神天命的警世教化

(一)善恶果报

(二)神鬼天命

五、元杂剧教化思想的意义

(一)讽喻官场腐败

(二)反映社会黑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元杂剧的发展和兴盛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政治、经济的发展,民族间冲突融合的现实矛盾,开放、宽松、多元的文化环境,戏曲艺术的发展成熟,元代儒生士人对元杂剧创作的热情,使元杂剧从思想内容到形式结构都丰富成熟。
  好的文学作品是无法脱离社会现实而独立存在的,元杂剧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戏曲“礼乐”教化的传统。元杂剧创作者将历史与社会知识、伦理道德思想等自觉或不自觉的融入到作品之中,使元杂剧具有了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
  元杂剧中的教化思想以儒家传统人伦思想和道德规范为主,宣扬忠君爱国、孝养父母、兄良弟悌、妇女贞贤、公正守信、舍生取义等伦理道德教化。然而其中也蕴含了元代特有的思想特征,如在讲述忠君爱国的杂剧作品中,体现出对恢复中原汉族正统的民族情绪;要求女子坚守贞节的同时,对女子聪慧勇敢、大胆追爱的时代特质也颇为赞赏。由于元代社会佛、道等宗教的盛行,因果循环、善恶果报等宗教思想也成为元代教化思想的一部分,神鬼天命、灵异征兆等迷信思想成为警告世人驱恶向善、趋吉避凶的重要形式。
  元杂剧不仅从正面对受众劝化、教诲,也从反面讽喻朝政,揭露官场的腐败、吏治的昏庸。同时如实的描写了社会生活中权豪势要仗势欺人,人心淡漠、世态炎凉的现实人情;以及元代社会儒生落魄,生活困窘的现实境遇。元杂剧教化思想对元代社会现实的关照,使其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涵。
  元杂剧教化思想体现了元杂剧的时代精神,并影响了元代以后戏曲创作的模式。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运用于当代道德文化建设,发挥“寓教于乐”的正面作用,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