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社会性研究
【6h】

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社会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概念解读与问题厘清

一、学校教学观念的内涵与意义

二、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形式与过程

三、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社会性的内涵与层级

第二章 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外部社会制约

一、时代变迁与学校教学观念变革

二、社会文化与学校教学观念变革

三、学校生存空间与学校教学观念变革

第三章 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组织运作

一、学校文化的浸润与约束

二、学校教学制度的规约与保障

三、学校成员间的博弈与制衡

四、社会教学观念的渗透与影响

五、教学理论研究者的指引与遭疑

第四章 学校教学观念变革中的教师及其行动逻辑

一、教师个体教学行为的发生

二、教师的顾虑与踯躅

三、个体教学观念变革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共赢与共识

一、利益的共赢

二、制度的保障

三、共识的达成

四、沟通的建立

五、个体的反思

结语 让观念成为现实的力量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展开▼

摘要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活动也是如此,科学的教学观念是保证教学活动的方向性与成效性的关键。对于学校教学而言,学校教学观念对于推进与改善学校教学意义重大,要想进行教学改革,就必须变革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
  教学作为一种人为性的活动,真正意义的教学观念变革应该落实于具体的、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将先进的教学观念转化为教学生活的实践形态,转化为真实的师生的生存方式。然而,教学是一项社会性活动,学校教学观念的变革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有着自身内在的社会逻辑和复杂而现实的社会性基础。面对现实中学校教学观念变革出现的僵持、反复、拖延、表里不一和敷衍了事等诸多问题,只有立足于宏观的社会背景,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分析学校作为“微型社会”的内部组织运作,明确教师个体行动的社会逻辑,才能实事求是的制定解决学校教学观念变革中现实难题的合理目标及科学推进学校教学变革的策略。
  论文采用文献梳理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宏观层级的社会制约、中观层级的学校内部组织运作机制和微观层级的教师个体行动逻辑对学校教学观念变革这一社会过程的影响。以期找出解决变革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方法。
  论文第一章是“概念解读与问题厘清”,解读学校教学观念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动力、形式和过程、阶段,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级阐明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社会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学校教学观念做铺垫。
  论文第二章是“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外部社会制约”,学校教学的社会性使对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讨论离不开对社会背景的分析。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文化对人价值观的影响与塑造,和每一所学校所处的生存空间与学校独特的具体情况,是学校教学观念形成和变革无法脱离的社会制约,这是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社会性的宏观层级。
  论文第三章是“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组织运作”,学校内部的组织运作是我们所关注的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社会性的中观层级。首先,每一所学校都拥有相对独特的文化,这种代表学校主导价值观念的文化是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场域,在这种场域中个体的行为及个体间的交往都会遵循某种非正式的、潜在的规则。其次,学校本身是一种制度化的存在,通过制度化的教学系统完成社会赋予学校的使命;也通过制度规范教学主体的行为和思想观念,使教学主体受到制度的强制力规训;同时,学校教学制度又为教学活动规范、顺利的进行和教学观念从观念到实践的转变提供支持与保障。再次,学校内部各主体间的利益博弈与权力制衡是学校现实运作的社会性基础。然后,学校之外与教学变革相关的其他主体也基于自身价值诉求在不同程度上关注着教学的发生与变革。最后,教育教学研究者的理论研究也是推进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重要力量。
  论文第四章是“学校教学观念变革中的教师及其行动逻辑”,对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社会性的研究,最终应落实为学校教学观念的实践,即落实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由教师个体教学观念决定,个体教学观念会受到一系列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其教学观念变革的过程会遵循一定的社会逻辑,经历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完成教学观念的变革。这是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社会性的微观层级。
  论文第五章是“学校教学观念变革的共赢与共识”,要真正实现学校教学观念的变革,一是要使学校教学观念变革中的各主体建立一种平等、互信、互惠、包容的合作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协调的合作体系,实现利益的共赢;二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学制度对教学观念变革予以确认与保障,使身处其中的主体和组织采纳与实施这种制度化的观念,并逐步转化为教学主体自身的教学观念;三是教学主体在面对教学中的观念差异、利益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应当将面对的共同教学问题和相同或相似的利益需求以及相容的立场作为认识教学的前提,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协同合作。四是要重新审视被称为“专家”的教学理论研究者与作为教学理论实践者的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平等对话与真诚沟通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彼此理解、相互包容、共同推进的平等合作关系,使学校教学观念变革过程成为理论研究者与教学实践者共同建构的过程。五是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本身,应在多元的价值观面前秉持教育者的良知,以客观的自我认识厘清现代社会赋予教师的角色困惑,追寻制度规约下的精神自由,维护独立、理性的主体意识,积极应对时代的更新与挑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