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性取向对面孔情绪识别的性别注意偏向及脑单侧化优势的影响
【6h】

性取向对面孔情绪识别的性别注意偏向及脑单侧化优势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性取向的形成理论及其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2.1.1 神经激素理论

2.1.2 社会文化的性别和性取向差异理论

2.2 性别注意偏向

2.2.1 男女面孔识别的性别注意偏向差异

2.2.2 异性恋与同性恋个体的性别注意偏向差异

2.3 面孔情绪识别的脑单侧化优势

2.3.1不同性取向的个体在反映脑单侧化优势的认知任务中存在的差异

2.3.2不同性取向个体面孔情绪识别的脑单侧化优势差异

3 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

3.1 实验一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

3.2 实验二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

4 研究方法

4.1 实验一:检验被试性别注意偏向的判断任务实验

4.1.2 被试

4.1.3 实验材料

4.1.5 实验流程

4.1.6 实验结果

4.2 实验二:探究脑单侧化优势的嵌合面孔实验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仪器

4.2.5 实验流程

4.2.6 眼动指标

4.2.7 实验结果

5 讨论

5.1 性别注意偏向的讨论

5.2 脑单侧化优势的讨论

5.3 眼动指标的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性取向的不同究竟是受先天因素影响还是后天因素影响一直饱受争议,神经激素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性取向受先天因素影响更大,与个体的雄激素水平和脑部结构差异关联密切,另一部分研究者则认为后天因素影响更大,性别角色,社会期待等方面对人的性取向有重大影响。即支持性取向受先天因素影响的研究者认为同性恋的脑部结构与性别注意偏向与异性恋是不同的,而支持性取向受后天因素影响更大的研究者认为同性恋与异性恋并不存在脑部结构差异。
  本研究实验一采用判断任务范式,以性别注意偏向指标来探究性别注意偏向是否与性取向相关,若不同性取向被试的性别注意偏向存在差异,则认为性取向会影响性别注意偏向的研究结果。那么应该考虑以往研究中结果不一致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被试中混杂了同性恋者的原因。实验二采用嵌合面孔实验(嵌合面孔为同一个人的半边中性情绪面孔和半边其他情绪面孔拼成的)所得的侧化商数,以脑单侧化优势指标来探究同性恋与异性恋的脑单侧化优势是否存在差异,借此推断同性恋与异性恋的脑部结构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则倾向于支持性取向是受先天因素影响更大,若不存在差异则支持性取向受后天因素影响更大的理论。并通过对眼动数据的分析来对比异性恋被试与同性恋被试识别面孔时的视觉加工策略是否存在差异。另外实验一和实验二中都加入了高兴,生气,恐惧这三种以往研究结果中表明可能会影响被试性别注意偏向的情绪面孔,且Rahman和Anchassi(2012)的研究发现被试在识别这三种面孔时的脑单侧化优势最为显著。若结果显示情绪性确实会影响被试的性别注意偏向和脑单侧化优势,则后续研究应该进一步讨论被试在识别这些情绪时候的内部加工策略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显示:
  (1)从反应时指标来看异性恋女性,异性恋男性,同性恋女性识别女性面孔的速度都快于识别男性面孔。异性恋女性和同性恋女性识别女性面孔的正确率高于识别男性面孔的正确率,但是异性恋男性识别男性面孔和女性面孔的正确率没有差异。面孔的情绪性并不影响被试的性别注意偏向,无论是哪一种情绪,三种被试都是识别女性面孔的表现好于识别男性面孔。女性识别男性中性面孔的速度快于男性。
  (2)从侧化商数指标来看,异性恋男性,异性恋女性,同性恋女性三者的侧化商数都大于零即偏向于选择左侧,在识别面孔时总体来讲均为右脑单侧化优势,且不存在显著差异。被试对不同情绪性嵌合面孔的脑单侧化优势不存在差异。
  (3)从眼动数据来看,同性恋女性识别面孔的方式与异性恋男性更相似。
  综上所述,不同性取向的女性被试性别注意偏向和脑单侧化优势不存在差异,因此我们更支持社会文化的性别和性取向差异理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