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库切《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的开放叙事
【6h】

论库切《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的开放叙事

代理获取

摘要

J.M.库切是身份复杂的原南非作家,其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在西方批评界引起广泛讨论,是英美国家研究生教材。自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关于他的介绍和研究也不断深入。本论文以较少研究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以下简称《八堂课》)为主,从叙事学角度对文本进行细读分析。库切作品具有不同的文本叙事方式,呈现明显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八堂课》的文本以独特的课程方式结构,更具实验性。而每堂课内部的叙事手法较为新颖,课与课之间又有所区别。从叙事角度研究库切的文本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其创作风格,富含学术价值。
  本文包括导论、正文三章及结语五个部分。
  导论简括国内外学者对库切研究的现状以及《八堂课》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本论文的创新点。
  正文三章。第一章分析《八堂课》开放的文本结构。本章主要从整体的文本研究着手,再到具体的文本开放性分析,从大处着眼,层层深入。第一节首先探析文本类型。《八堂课》类型划分一直存在争议,根源就是库切叙事的独特性。从中外学者热议的话题引入,由表及里地抓住研究的本质问题。其次是从文本类型的研究再到文本空间性特点的发现,看到库切创作《八堂课》的文本空间建构。第二节着眼具体的文本分析,以元小说特征来解析《八堂课》的文本开放性。首先是用元小说中“小说中的小说”的创作理念来分析文本。以加入作者评论文本的方式,打破小说构建的虚构性,带入真实的作者评论。其次是与卡夫卡作品《审判》的互文性写作。库切的作品中互文性创作方法并不罕见,在《八堂课》中是对卡夫卡作品的再完成。
  第二章分析叙事视角的多重性。由文本整体叙事特色分析后转入叙事视角分析,以此进一步论证《八堂课》的叙事开放性。第一节讲叙事聚焦的动态变化。作品在叙事视角上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的单一聚焦方式,它的聚焦主体是变化的,所以其视角也呈现多样化,进而形成叙事聚焦的动态变化。第二节论隐含的作者。隐含作者是叙事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韦恩·布斯认为在真实的作者与文本的叙述者之间存在隐含作者。对《八堂课》做深入地分析文本,可以找到隐含的作者。第三节在前两节基础上,发现库切文本视角创作的新特征——不是将现实的自己完全带入文本,而是喜欢加入真实的自我元素。文本中可以不时见到真实库切的元素植入,而小说人物具有反抗真实作者的勇气;伊丽莎白也被赋予许多真实作者元素,但她勇于自我突围,进而形成人物独立的人格。
  第三章分析思想的复调狂欢。在前两章文本叙事研究的基础上,对开放叙事意义层面进行研究。大体是按巴赫金的诗学理论分析。第一节运用复调小说的对话理论论证文本的开放性。分别从不同空间中的对话角度分析,有演讲空间,访谈宴会空间以及自我对话与沉默。第二节运用狂欢化理论,分析整部作品在叙事文本的开放性条件下,思想层面的狂欢。论证循序渐进,由人物角度入手,到虚构情境创设,直到思想层面的大狂欢。
  本文研究落脚点是叙事文本的开放性。通过三章论述研究小说《八堂课》的开放叙事,说明库切小说创作的独特之处,以便管窥与进一步理解库切的多样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