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媒介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6h】

媒介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媒介种类愈加丰富,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媒介的联系更加紧密。媒介间的壁垒也逐渐消解,电视、网络、通讯的融合进程加速,媒介融合不仅冲击了个体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化进程。儿童时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为社会化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儿童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具雏形,社会性初步建立。在影响儿童社会化的诸多因素中,大众传媒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心理学中,大众传媒被列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外在因素之一”;在教育社会学中,大众传媒也被认定为儿童社会化的“四大承担者之一”[1]。留守儿童因其独有的特殊性,大众媒介对他们的冲击远远超过其他儿童。
  心理学中,个体社会化的四大载体是家庭、学校、同类群体和大众媒介。现实生活中,城乡二元体制模式尚未打破,社会可支配的教育资源有限,加上父母教育缺位、同类群体同处迷茫期,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缓慢。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在媒介接触方面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媒介信息泛滥,农村留守儿童被赤裸裸地暴露在各类信息中,饱受媒体冲击;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媒介教育和监管,留守儿童对信息的识别、判断能力有限,不良信息会侵蚀留守儿童心灵,影响其行为。近年来,与农村留守儿童有关的暴力事件屡见报端,成都中院少审庭据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指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高达41%[2],74%是由染上网瘾后无钱引发的,其次是源于对媒体暴力场景的模仿。媒介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行为影响巨大,对其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论文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安丘市辉渠镇雹泉社区的留守儿童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结合个案访谈的方式,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媒介接触对留守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探析对其进行媒介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提出解决策略。
  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问题的研究背景,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题目中出现的两个关键概念——留守儿童、社会化进行界定,阐释文中借鉴的传播学及其他学科理论,并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创新点进行简要说明。第一章主要介绍被试儿童的特征、媒介接触情况以及媒介素养情况,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的因素进行探究。第二章对被试儿童的媒介接触行为进行研究,用spss软件分析媒介行为与社会化进程之间的相关程度,指出媒介对留守儿童社会化行为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本章在分析时,设置了农村非留守儿童这一对照实验组,通过对非留守儿童社会化行为的分析,探究两者在媒介接触方面的异同,突出媒介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三章主要分析媒介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原因,结合第二章的数据结果,从大众传媒载体、其他载体两个方面展开,指出媒介、家庭、学校、同类群体这四个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第四章主要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在之前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媒体五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第五章是结论与展望,首先概括性地总结论文的研究结论和成果,继而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为该问题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方面的限制,在社会转型的当下,留守儿童问题依然存在,媒介接触对其社会化的影响也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论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行为进行解析,展示媒介在其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社会化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增强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合理性措施,才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