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应激指标对颅脑手术麻醉深度和应激的评估
【6h】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应激指标对颅脑手术麻醉深度和应激的评估

代理获取

摘要

本课题研究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中Ⅰ、Ⅲ、Ⅴ波潜伏期(potential time,PL)、Ⅰ-Ⅲ、Ⅲ-Ⅴ及Ⅰ-Ⅴ波间潜伏期(interval potential time,IPL)、Ⅰ、Ⅲ、Ⅴ波波幅(AMP)、Ⅰ╱Ⅲ、Ⅲ╱Ⅴ及Ⅰ╱Ⅴ波波幅比、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用以麻醉深度的监测。同时观察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皮质醇和血糖在麻醉前后浓度的变化及与麻醉深度的相关性。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三种声强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颅脑手术的麻醉深度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本研究观察在全身麻醉前后,描绘不同麻醉时点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变化,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所经历的不同麻醉深度和BAEP变化之间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16例经头部CT或MRI证实有颅内占位病变须行开颅手术的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2~65岁。观察目的及过程均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术前30min均给予力月西0.1㎎╱kg、阿托品0.01㎎╱kg肌注。患者入室开放双下肢静脉置套管针输晶体液,闭目静卧10min。麻醉诱导:力月西0.1㎎╱kg、芬太尼4μg╱㎏、异丙酚2㎎╱㎏和维库溴铵0.1㎎╱㎏诱导,气管插管后五分钟内不给任何麻醉药。调整呼吸机参数:呼吸频率12次╱分,潮气量10ml╱kg,I:E为1:2。麻醉维持:术中持续输注异丙酚8~10㎎╱㎏·h、维库溴铵1~2μg╱㎏·min、芬太尼28~34μg╱㎏·h,持续吸入异氟醚0.8%~1.2﹪。实时监测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BP)、呼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心率变异性(HRV)。采用丹麦维迪公司四通道Keyt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BAEP,室温25℃。电极位置参照脑电学会10╱20标准,安放记录电极于顶叶(Cz),参考电极放于声刺激耳后乳突部(A1╱A2),无关电极置于前额(Fpz),皮肤电极阻抗低于5KΩ。患者戴上耳机,听觉刺激为变换极性的11.1Hz╱s“喀嗒”声,先测主观听阈,大于 60dB者不纳入本研究范围。双耳刺激强度分别为85、75、65dB,刺激时间为100μs,叠加2000次。在各监测点游标测量并记录Ⅰ、Ⅲ、Ⅴ波潜伏期(potential time,PL)、Ⅰ-Ⅲ、Ⅲ-Ⅴ及Ⅰ-Ⅴ波的波间潜伏期(interval potential time,IPL)、Ⅰ、Ⅲ、Ⅴ波波幅(amplitude,AMP)、Ⅰ╱Ⅲ、Ⅲ╱Ⅴ、Ⅰ╱Ⅴ波波幅比及Ⅴ波反应阈。分别于入室静卧10min后(Tо),诱导后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切皮时(T4),颅骨钻孔时(T5),颅内操作时(T6),停药时(T7)和拔管时(T8)9个时间点监测并记录上述指标。本课题由两组人员参与:一组实施麻醉,并根据临床指征判定麻醉深度(depth of anaesthesia,DOA),调整麻醉药用量;另一组监测并记录各监测参数、麻醉和手术步骤。术毕停用所有麻醉药,拔除气管导管,观察患者至清醒。于术后第一天随访患者术中是否知晓。统计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表示。同一组各时点数据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HR、SBP、DBP、MAP 各指标于麻醉诱导始即下降, HR于T3、T4时间点下降明显(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HR与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HR已恢复至T0水平;SBP、DBP、MAP除T5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T0(P<0.01)。HRV于麻醉诱导始即下降,自T1到T8各时间点的测定值均明显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入室清醒时的BIS 为(80.13±9.60),诱导兴奋期过后即下降,波动于(41.81±16.32)~(65.63±13.86)间,自麻醉诱导至拔管时的BIS均明显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一例术中知晓发生。16例患者(32只耳)均引出BAEP,部分患者BAEP的Ⅲ、Ⅳ、Ⅴ波波形分化差,重复性差。在不同时间点,左右耳听阈均较麻醉前上调(P<0.05),至拔管时恢复到麻醉前水平。在诱导睫毛反射消失时Ⅰ、Ⅲ、Ⅴ波的PL都比麻醉前延长(P<0.05),各波波峰逐渐右移,尤以Ⅴ波延长最为明显,并持续至停药时,拔管时各波PL明显缩短,Ⅰ波PL最先缩短,但仍未恢复麻醉前状态。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在诱导时均出现延长,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中仍处于明显延长状态,各波波峰明显右移,拔管时逐渐缩短并接近麻醉前水平。Ⅰ、Ⅲ、Ⅴ波波幅在各时间点均有降低趋势,Ⅴ波波幅在85、75dB声强下降最明显 (P<0.01)。 结论:BAEP可用于颅脑手术的麻醉深度监测,三种声强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Ⅰ、Ⅲ、Ⅴ波的PL与麻醉深度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麻醉变浅的敏感指标。Ⅰ-Ⅴ波IPL可反映整个听觉通路传导功能的状况,对颅脑手术的麻醉深度及神经通路的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各波波幅比不能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BAEP联合BIS和HRV,可更全面反映麻醉深度。 2 血浆β-内啡肽和皮质醇对颅脑手术的应激评估及与麻醉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同时间点的麻醉深度对血浆β-内啡肽、皮质醇和血糖的影响,探讨麻醉期间应激反应与麻醉深度的相关性。 方法: 10例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颅内占位须行开颅手术的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1~65岁之间。实验过程及目的均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术前30min均给予力月西0.1㎎╱kg、阿托品0.01㎎╱kg肌注。麻醉诱导:力月西0.1㎎╱kg、芬太尼4μg╱㎏、异丙酚2㎎╱㎏和维库溴铵0.1㎎╱㎏诱导,气管插管后五分钟内不给任何麻醉药。调整呼吸机参数:呼吸频率12次╱分,潮气量10ml╱kg,I:E为1:2。麻醉维持:术中持续输注异丙酚8~10㎎╱㎏·h、维库溴铵1~2μg╱㎏·min、芬太尼28~34μg╱㎏·h,持续吸入异氟醚0.8~1.2﹪。实时监测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BP)、呼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变异性(HRV)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别于入室静卧10min后(Tо),诱导后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切皮时(T4),颅骨钻孔时(T5),颅内操作时(T6),停药时(T7)和拔管时(T8)9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各时点的β-内啡肽和皮质醇,并采用血糖检测仪测定血糖值。统计方法:运用SPSS 11.5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方差齐性用LSD法,方差非齐性用Dunnett's T3法,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自诱导睫毛反射消失至拔管时各时间点血浆中β-EP 的浓度均明显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0.01),期间β-EP浓度有所波动。各时间点血浆中Cor 的浓度变化情况:诱导、插管时血浆Cor有所下降,和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5min至拔管血浆中Cor下降明显(P<0.05或0.01)。自诱导开始,FBG有下降趋势,插管时下降明显(P<0.05),插管后5min进一步下降(P<0.01),之后回升,至拔管时忽然上升,并超过麻醉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EP与BAEP中Ⅴ波PL、Ⅰ-Ⅴ波IPL及Ⅴ波AMP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2,-0.235和0.229,其统计学检验P值分别为0.050、0.019和0.023,提示β-EP与Ⅴ波PL、Ⅰ-Ⅴ波IPL和Ⅴ波AMP有相关关系。在β-EP与PL和IPL的负相关关系中,以Ⅰ-Ⅴ波IPL与β-EP相关性较好,r为-0.235。Β-EP与AMP的正相关关系r为0.229。Cor与BAEPⅤ波PL、Ⅰ-Ⅴ波IPL及Ⅴ波AMP的相关系数r的统计学检验P值分别为0.439、0.000和0.108,提示Cor与Ⅰ-Ⅴ波IPL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PL和AMP有相关关系。在Cor与PL和IPL的负相关关系中,以Ⅰ-Ⅴ波IPL与Cor相关性较好,r为-0.425。Cor与AMP的正相关关系r为0.162。FBG与BAEPⅤ波PL、Ⅰ-Ⅴ波IPL及Ⅴ波AMP的相关系数r的统计学检验P值分别为0.000、0.012和0.027,提示FBG与Ⅴ波PL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IPL和AMP有相关关系。在FBG与PL和IPL的负相关关系中,以Ⅴ波PL与FBG相关性较好,r为-0.342。FBG与AMP的正相关关系r为0.185。 结论:颅脑手术患者在实施全身麻醉以前就已经处于应激状态。颅脑手术全身麻醉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抑制现象,既能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又能抑制手术导致的β-内啡肽、皮质醇、血糖升高。Β-内啡肽、皮质醇和血糖三个应激指标与麻醉深度均有正相关,其中皮质醇较全面,血糖较敏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