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中国物价水平变动的相关性研究
【6h】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中国物价水平变动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和路线

1.4主要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中国物价水平变动概述

2.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情况

2.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2.3中国物价水平变动情况

第3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中国物价水平的传导机制

3.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至我国的现实背景

3.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我国物价水平的传导机制

第4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中国物价水平变动相关性分析

4.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4.2对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3相关性检验

第5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中国物价水平变动相关程度的实证检验

5.1数据平稳性检验

5.2 Johansen协整检验

5.3 Granger因果检验

5.4脉冲响应分析

5.5方差分解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主要结论

6.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一直是重要的经济变量,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生活物资和生产物资,对一国宏观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世界经济走势和工业化国家物价水平。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形势起伏不定,大宗商品价格先后出现多轮暴涨暴跌,波动不断加大。从2008年6月的最高点462.74到2005年2月的最低点159.78点,上下波动300多点。然后开始了新一轮先上涨后下跌的过程。2014年下半年开始最近一轮下跌周期,已持续一年多,截止2016年2月份,已经达到历史最低点154.85点。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对大宗初级商品的大规模需求,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频繁波动势必会影响中国的经济状况,从而影响中国物价水平,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输入效应,尤其是现阶段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对中国经济和物价水平波动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研究。论文检验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我国的物价水平的相关性,尤其是前者对后者具有的预期和传导作用,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效应的研究现状以及大宗商品引发国内物价水平变动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我国物价水平的传导机制,包括理论基础,传导条件和传导路径。选取最新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CRB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及货币供应量M2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与我国物价水平变动之间的相关性关系。
  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变量数据并将数据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国际大宗商品上涨阶段和国际大宗商品下降阶段,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不论是上升阶段还是下降阶段,各变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下降阶段的相关性没有上升阶段的相关性明显。为了进一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而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将数据带入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模型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同样表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阶段我国物价水平受大宗商品的影响程度较小,说明我国的物价水平存在价格“刚性”,具有易涨不易跌的特点。
  最后,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认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阶段,其价格上涨对中国物价水平上升的推动作用明显,但是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阶段,其波动与我国物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减弱,说明下跌阶段中国物价不易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论文认为,现阶段世界经济走势依然不容乐观,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进一步的通货紧缩风险,中国仍需警惕这种风险的产生;同时中国应合理利用大宗商品下跌阶段的时期,初级产品价格降低带来的成本红利,大力发展国内经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