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代耻辱刑的演进及影响
【6h】

中国古代耻辱刑的演进及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耻辱刑的定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中国古代耻辱刑的演进

(一)尧舜禹时期

(二)夏代至秦代时期

(三)汉文帝刑罚制度改革至清末修律

(四)中国古代耻辱刑的演进趋势

二、中国古代耻辱刑演进的思想基础

(一)中国古代耻感思想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宗法思想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礼仪道德思想的发展

(四)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耻辱刑的积极影响

(一)对古代犯罪者的影响

(二)对受害者的安抚作用

(三)促进中囯古代刑罚体系宽和化

(四)为当代耻感文化的培养提供历史基础

四、中国古代耻辱刑的消极影响

(一)阻碍刑罚人道主义发展

(二)危害到古代统治秩序

(三)对现代的消极影响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耻辱刑在古代刑罚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然而作为一种以侮辱犯罪人格的刑罚方式,在近代以来被认为是非人道的、残酷的,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已经被绝大多数国家所废除,我国自清末修律之后的刑罚体系中便不再存在耻辱刑。
  虽然中国古代耻辱刑在当今看来是非人道的,且违背国际刑罚的发展趋势,但是作为一种刑罚能够绵延适用数千年,在古代刑罚体系中占一席之地,必然有其出现的原因和任其发展的因素。如今,我们应当在坚持刑罚人道主义的前提之下,挖掘其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现代刑罚的意义。中国古代的耻辱刑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是我国传统的仁义礼治、宗法等级等价值观念在法律中的具体体现,其本身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展现出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代相匹配的刑罚思想是值得推敲的。本文主要是对耻辱刑的定义进行完善,对中国古代耻辱刑的演进过程、与中国传统思想和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古代刑罚体系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中国古代耻辱刑对当代刑罚体制建设的启示。
  在导言部分,本文对耻辱刑的定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分析和探究。在对耻辱刑的定义方面,通过对前人研究的阐述和分析,将耻辱刑当前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本文中的耻辱刑进行了定义,将对耻辱刑的定义由原本介于以刑罚目的为分类和以刑罚方式为分类之间的一种方式,转为以刑罚所侵犯的权益为主要划分标准进行了定义。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本文将国内的研究现状分为对专业著述的梳理、期刊方面的梳理及学术论文方面的梳理,其中以期刊方面为主要内容,将对耻辱刑的研究沿革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其中存在的疑虑之处,并以此作为本文主要的论述内容进行展开。
  在第一部分,本文对中国古代耻辱刑的演进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结合中国古代耻辱刑在不同时期发展的特征将其演进过程分为三个时期阶段,即萌芽期(尧舜禹时期)、产生发展到鼎盛期——夏代至秦代、轻缓到衰落期——汉文帝刑罚制度改革至清末修律时期。在尧舜禹时期的耻辱刑属于萌芽阶段,刑法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外在形式的变化对犯罪者进行标记,称之为象刑。到了夏代至秦代时期,随着血亲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逐渐演变为以地域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国家,原本的社会规范和族内风俗不再奏效,因为更残酷的刑罚方式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于是延伸出了以残害肉体为刑罚方式的耻辱刑,即墨、劓、刖、宫、弃市、鞭笞之刑等;以及以毁损身体毛发为刑罚形式的耻辱刑,即髡、耐,此外还包括古代象刑的遗存:明刑。在第一部分的最后,本文通过对三个时期内耻辱刑的内容及特征,得出中国古代耻辱刑演进的总体趋势,即刑罚的目的由教化目的转向惩戒目的、刑罚程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刑法的适用由主刑转向附加刑的趋势。
  在第二部分,本文对中国古代耻辱刑在演进过程中受到的思想基础进行了探析,通过对古代思想文化,如古代耻感思想、古代宗法思想、古代礼仪道德思想和古代人文思想的分析,探析其对中国古代耻辱刑得以演进所产生的影响。
  在第三部分,本文在前两部分对中国古代耻辱刑的论述基础上,结合史料对中国古代耻辱刑的积极影响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对耻辱刑中的惩罚犯罪、防阻犯罪、安抚受害者、促进刑罚宽缓化进程等方面的功能。
  在第四部分,本文在前文的分析基础之上对中国古代耻辱刑德尔消极影响进行论述,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从耻辱刑危害到古代统治秩序方面,将耻辱刑带来的危害进行分述;另一方面是从当今的角度,分析耻辱刑对当代司法和执法的消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